第(1/3)頁 見著這些貪財小吏張口討錢,王百勝忍不住冷哼一聲,譏諷道: “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陳澈也素來不喜歡活著的老爺,湊近了些,輕聲問道: “王師兄,你可還記得,巡山司,哨營,試小旗官-程獄?” “一刻也不敢忘”,王百勝眼中閃過一絲恨意:“若不是此賊,我本該在軍中建功立業,蔭庇家人!” 陳澈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并不繼續追問下去,點到為止。 二人跟隨著宋血風,拐過幾處堂屋,來到了后衙戶房。 巧的是。 陳澈竟撞上了一位熟人。 曾在季家鋪子,有過一面之緣的中年吏員-姜季讀。 一見面,他便目露驚奇,嘖嘖驚嘆道: “我為吏二十年,還是頭一回兒見,竟有人以家奴之身,跳過民籍,直升獵戶籍貫?!? 雖說大景王朝素來有“上交精怪尸骸,升換獵籍”的規矩,柳陽鎮每年都有十來個民戶升成獵戶。 但以奴隸之身,一舉跳過民籍,此等稀罕事,姜季讀只在故事話本中見過,且都是大英雄、大豪杰們的話本。 現實中,極為罕見。 “連升二籍”聽起來,似乎也有些傳奇色彩。 “樂山府、河間縣、板橋鄉,陳澈……”姜季讀取出戶冊,翻到關于“趙氏”相關的書頁后,問道:“你是茶馬古市,趙老爺名下的義子?” “是。” 陳澈點了點頭。 大景建國之初,太祖皇帝規定: “非功勛貴臣不得豢養奴仆,一品不得超過二十人,二品不得超過十二人,三品不得超過八人……違令者杖一百!” 但旺盛的民間需求,導致義子制度,迅速蛻變成事實上的奴籍,買奴被稱作“認義子”,男奴叫“義男”,女奴叫“義婦”。 一念及此。 陳澈不禁想起那所謂的“義父-趙冷松”。 他很想有朝一日,如呂溫侯般,握緊戟把,做一個父愁者。 然后,對義父致以最親切的問候: “吃了嗎?沒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