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詢問被村長馬虎過去,秦瑤也不好繼續(xù)追問。 拿著銅鑼,學著村長和劉琪往常的樣子,一邊敲鑼一邊在村里喊。 把初八分插秧苗,宋縣令要帶領其他村鎮(zhèn)的人過來觀摩學習的事通知下去。 全村喊下來,嗓子都沙啞了。 秦瑤心想著,她要是村長,肯定要讓劉木匠造個大喇叭出來。 要不然三五不時的來這么一嗓子,遲早變成破鑼嗓子。 宋縣令要來的消息一放出去,整個劉家村都沸騰了。 原先各家都沒那么講究,現(xiàn)在一大早爬起來做衛(wèi)生,擦窗戶掃蛛網(wǎng),堪比過年。 老宅張氏婆媳三個,還把自己過年穿的那身新衣從箱底翻出來,鋪平掛在架子上垂放著,等褶皺順了,當日便穿上這身下田去。 劉柏直說何氏瘋了,誰家好人下田插秧穿新衣裳的! 何氏嘁他一聲:“你懂什么!你管我要穿什么,說得好像你會洗衣裳似的!” 劉柏被嗆得無話可說。 很快,約定的時間就到了。 雖然知道從縣城到村里不可能那么早就到,但劉家村的村民們還是一大早就跟著村長族長來到村口伸長了脖子往那路上看。 農耕是大事,文具廠里也停了兩天,留出足夠人手讓大家伙插秧。 廠里沒事做,錢旺和殷樂這兩個外來人也跟過來瞧熱鬧,順便幫忙掛一掛秦瑤和劉大福拿來的橫幅。 布料珍貴,橫幅由秦瑤家友情提供,就掛在劉木匠家茶棚外面的晾衣桿上。 這位置既面朝進村大路,地勢又高,保準來人一眼就能看到。 劉大福已經(jīng)和劉木匠商量好了,今天來的人,就在他家茶棚里用飯。 食材由村里各家湊,有什么做什么,掌勺的人是劉大福家的女眷,余下村中各家誰有空,就過來幫忙。 掛好橫幅,殷樂便留在劉木匠家?guī)兔Υ蛳率帧? 她在廠里食堂跟著何氏邱氏,掌勺的本事暫時沒能學到,但燒火洗碗擦地,早已干得熟練。 勤快的姑娘,到哪兒都不會招人嫌,即便殷樂不怎么愛講話,村里的大小媳婦看到她這忙那忙的,有好玩的也會帶她一塊兒。 況且,人還是何氏罩著的,誰也不敢欺負她不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