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何況你真不怕?說實話你怕不怕? 朱允炆低下頭,陷入了沉思。 本來他是覺得朱楩剛回來一天,就在早朝前做了這么狂勃的行為,實屬不當。 可經過朱楩這么一說,朱允炆就沉默了。 他才是皇太孫,已經是皇爺爺親自冊封認可的皇位繼承人,他才是將來的九五之尊,他才是未來的大明皇帝。 這么一想,確實不該讓朱楩去討好文武百官呢。 想到這里,朱允炆再抬起頭時,表情就溫和許多了,如沐春風的說道:“十八叔許是第一次上朝吧?就讓允炆帶您去朝堂吧。” 朱楩暗暗笑了一聲,就說大侄子你太著急了呀,你只放心了文武百官,就怎么不想想該討好我一下呢? 連你皇爺爺如今都得猜忌你十八叔,都得擔心你十八叔我踹窩子造反。 你是真心大啊。 你就不能學得更像一點?然后拉攏拉攏我? 你二叔三叔四叔,可都不是省油的燈,外面有十大藩王,甚至不算我,都有九大藩王把你應天團團包圍起來。 到那時你怎么辦? 朱楩忽然想起沐春當初對朱允炆的點評了。 不似人君。 所以沐春才火速逃離了應天這個是非之地。 可惜朱楩想逃,卻難以逃脫呢。 希望等一下上朝之后,老朱能看在昨天抽自己時,自己沒跑這件事上,放自己回去吧。 就這樣,朱楩懷揣著幾乎不可能的幻想,跟隨著朱允炆,來到了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們已經準備就緒,分文官與武將兩個隊列,排班站列完畢。 等朱允炆和朱楩進入大堂之后,朱允炆很自然的走到了文臣的最前列。 而朱楩則是毫不猶豫的,扭頭就去了武將的隊列。 武將們面面相覷,發現朱楩站著的,正是往日徐達的首位,猶豫著要不要提醒他一下。 可又一想到朱楩那些傳回的捷報,乃至許多戰役都是不世之功,又開始覺得他很稱職了。 其中還有一些人湊近朱楩,低聲詢問道:“殿下,您那些功勞可都是真的?” “怎地?不信本王?”朱楩扭頭問道。 那些人嚇了一跳,連忙想要解釋。 卻聽朱楩說道:“今后若是有機會,本王必將親自統帥你們上陣殺敵,到時候再讓你們瞧瞧本王的厲害。” 武將們對視了一眼,發現朱楩如此自信滿滿且直來直往的性子,很有武將的一貫做派,而且沒有一點做作,心中感到如沐春風。 朱楩又往另一邊看去,突然說道:“唉,大侄子,你怎么也在?” “十八叔叫我嗎?”朱允炆錯愕的問道。 “不是你,”朱楩看都沒看朱允炆一眼,拿手指指鎖著腦袋的李景隆,道:“小子,不知道喊人嗎?” 李景隆這才不情不愿的嘀咕一聲:“王叔好。” 李景隆的父親畢竟是李文忠,所以他當然也是站在武將隊列的。 只是本以為沒被朱楩發現,躲在一旁好好的,現在被朱楩揪了出來,別提多么憋屈。 李景隆都想扭頭回家了,但是又不敢,哪怕朱元璋再愛護他,那也不能由著他這樣胡鬧不是嗎。 還好此時有黃門侍郎高呼一聲:“陛下上朝了,百官跪迎。” 黃門侍郎,指的就是太監。 隨著這一聲高呼,殿內文武百官們頓時跪倒了下來。 接著聽黃門侍郎接著高呼:“山呼。” “萬歲。” “山呼。” “萬萬歲。” “再山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整套流程行云流水,而且因為有黃門侍郎的引領,不至于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而是整齊劃一。 可不知道怎么,朱楩心里卻突然想起一幕,就是上小學的時候,早上第一堂課班長都會高呼‘起立,敬禮,坐下。’ 像不像?就問你像不像。 朱元璋不知道朱楩的胡思亂想,目光瞥了眼跪在那里的他,等群臣山呼完畢,才淡淡道:“眾愛卿平身。” 百官們一邊謝皇恩,一邊這才站起身。 “咦?”朱楩突然驚呼一聲,原來是他發現身邊不知何時突然多了個人。 正是徐達。 “徐大叔這是從地里長出來的?”朱楩驚呼道。 徐達沒好氣的說道:“殿下,你站的是咱的位子,要不你去另一邊?” 朱楩搖頭:“本王乃是戍邊守國的藩王,只負責保家衛國帶兵打仗開疆拓土,不理朝政也不問地方政治的,不去。” 徐達眼含笑意,倒也沒繼續讓他讓位置,而是就站在那里了。 原來徐達昨天晚上被朱元璋留在宮里了,老哥倆喝多了點酒,就這么休息了一下。 主要是早朝太早了,再讓徐達來回折騰一圈,早晚他得累死。 “朱楩,你在那嚷嚷什么呢?”朱元璋在上面一直盯著朱楩,等他倆說完話了,才說道:“這是朝堂之上,有事就奏報,沒事別嚷嚷,你以為是在你的封地呢?” 朱楩低著頭撇撇嘴,你以為他想來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