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箏彈顫,輕聲悠揚,忽如水聲叮咚,又如煙雨飛揚,朦朦朧朧,從山那邊傳來,又仿佛如天外之音。 船尾,循著四方樂聲,老僧眸子望著遠方,神色無悲無喜,一片祥和之態。 一旁,江小白聽著天外縹緲的樂聲,聽那泉水煙雨,看綠水涂白,道心跟著縹緲琴聲悠然于這山水天地間,逍遙自在。 一時心有所感,從懷中摸出一只青綠竹笛,放在嘴邊,眸子蒼然如煙雨,輕輕吹奏起來。 輕揚嘹亮的笛聲在這船尾,在這片河水上方悠揚吹起,跟著清風,吹向四處。 簫聲和著顫顫箏音,沒有絲毫凝滯,跟著泉水煙雨抑揚頓挫,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宛若高山流水,說不出的空靈婉轉。 山那邊,白青山,綠流水,一葉輕舟,宛若浮萍飄蕩在這巍峨大山間的流水中。 烏篷輕舟上,一蓑衣老丈站在船頭用手搖著雙槳,搖頭擺首。 船尾,一身披白衣黑領,頭箍發髻的女子,正盤坐在船頭,腿上放著米許長的紅木古箏,或低頭,或揚首,白皙的十指在箏弦間如蝴蝶在蘭花間飛舞,燦若生花。 女子二十五六歲年紀,面目清麗,彈箏俯首間,眉宇間含著一股空靈仙氣,就好如唐朝大詩人韓愈詩中的《華山女》——“洗妝拭面著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 此時,忽聽蒼茫嘹亮的簫聲從山外傳來,女子驀然抬首,手指下的箏弦忽顫了顫,隨后青眸細眉間嫣然一笑,如山花爛漫般在在白山綠水間傲然一放。 十只秀麗手指便又如蘭花般動了起來,只是那箏聲更亮,音更揚。 古箏透亮,簫聲輕揚,如琴瑟和鳴,鴛鴦高飛,在這片大山上空扭轉、盤旋在一起。 山上,林中飛鳥似迎著樂聲合鳴,吱吱呀呀從雪林樹梢、草地間飛起,盤旋在空。 水中,翡翠河的魚兒似乎也不甘寂寞,從水中浮起,然后尾巴一甩,躍出水面,翻起一個漂亮的水花。 琴蕭合鳴,引得飛鳥驚空,魚跳水頭。 此番奇異之象,是因箏音簫樂中有修行之韻在其中,引得山中生靈共鳴。 這十萬大山到底是靈氣復蘇了,初見端倪。 簫聲箏音悠揚傳出好幾里,翡翠河上熱鬧來往的舟船,有不少人都聽到了,感覺好聽之余,漸漸沉浸在其中。 “真好聽,像天外傳來的。” “還真不知道是什么懂樂器的高人,彈吹的真有味道。”有山民忍不住感嘆,粗糙的詞匯只能這么贊美。 “神奇也,你看水里的魚咋都跳起來了。” “山上的鳥也躁了起來,冬天鳥都不叫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