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張溫的這個想法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因為黃巾之亂而逃竄回鄉,從而失去了官位的大漢的前任中山太守張純在這個時候找到了張溫。 他的目的也非常簡單,那就是請求加入張溫麾下,從而立下功勞之后,能夠回到曾經的地位上。 并且他也不是說說而已,這張純本就是本地的豪族,而且還是勢力很大的那種。 他和烏桓還有不小的關系,所以他愿意自帶兵馬前去,只希望自己能夠重新回到大漢朝廷的懷抱之中。 對于這種說辭,這張純可是有著絕對的信心,畢竟他實在是想不出來這張溫拒絕自己的理由會是什么。 而且張純這段時間本身就和烏桓的某位首領丘力居勾勾搭搭,在幽州惹下了不少的麻煩出來。 他如果愿意投降,這對于整個幽州來說都是極好的。 對于他的投降,這不說張溫如何想,幽州內部的確是出現了不少的爭議。 其中取代了宗員等人,成為了幽州掌軍第一人的公孫瓚面對這種事情,他的態度是一言不發。 他不能反抗張溫,也不能對朝廷的命令有任何的想法和說辭。 但是他也同樣不喜歡那張純,在公孫瓚的眼中,死了的張純才是最好的張純。 只不過...這已經是第一次征召幽州了,在張溫的二次征召烏桓雜騎之后,其實這幽州的兵馬已經算是不多了。 他們還要地方那些心懷不軌的烏桓還有鮮卑人,這個時候再次從他們的手中抽調撥兵馬和騎兵的話,實在是有些不穩妥的。 所以公孫瓚不愿意,但是卻沒有說一句話出來。 而與幽州刺史陶謙則是不同了,在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后立刻表示了贊同! 畢竟作為幽州刺史,他此時對待幽州的態度還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希望幽州能夠繼續安穩下去,哪怕他需要靠冀州和青州養著。 但如果是能夠安穩下去,給人家當兒子...低三下四一些也不是不行。 而現在導致這幽州最不穩定的一個原因就是那張純和丘力居了,他們和叛亂...他們幾乎就已經是叛亂了! 此時張純愿意投降,那當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然后張溫看著兩個人的態度,最后在轉身之前,將自己的意思直接告訴了公孫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