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之后白圣還又跟他們說了很多,甚至就連生產力生產關系,工具技藝提升的重要性,從古至今的社會革新都是源自于技術革新等,都跟他們說了一遍。 他們雖然沒有立刻有所改變。 但都表示會回去仔細想想。 并在幾天之后陸續想明白,覺得白圣說的有道理,他們這兩個學派,都不是很受如今高層的歡迎,比如說勛貴列侯們是理所當然的看不起他們農家這群泥腿子,皇族和官員們也不待見近些年來,都快直接成為不穩定因素的墨家。 即便他們想走上層路線。 目前也沒多少上層愿意接受。 其他不說,墨家光尚同,希望人人平等這一點,就沒有哪個既得利益者愿意認同,怎么看都是儒家制定嚴格社會階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符合那些皇族列侯,勛貴等既得利益者訴求。 因此拉攏底層某一個固定群體,甚至與之徹底綁定,反倒的確很有可能是他們這些衰弱學派的,唯一求生途徑。 這么做未來的成就不太好說。 但至少有保底。 能保障自家學派傳承不絕,怎么都不至于因意外或者打壓之類徹底消失。 以前他們可能還沒這方面擔憂。 可自從知道儒家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想法之后,他們就知道不能指望別人對他們抱有一絲善念,允許他們留有傳承,還是得靠自己努力傳承下去。 而最終結果就是,農家和墨家都選擇投靠白圣,并且在白圣的指導下,努力走下沉市場,農家主攻大多數農民。 墨家則主攻工匠等技術人員。 在傳播技術技巧的同時傳播學術。 除此之外就是根據現實情況,調整他們的核心思想,比如對不符合現實情況的內容進行刪減或者修改,譬如說非攻,原本主要是針對同為炎黃苗裔的不同國家,如今炎黃一統,不能要求對蠻夷也非攻,所以這一條,當然得刪掉。 又譬如支持薄葬,就是葬禮沒有必要辦的太過于隆重,能表達哀思就行。 這一點正好針對如今厚喪風俗。 導致有些人甚至于需要借貸去辦喪禮,才能不被人指指點點,說不孝啥。 所以支持薄喪顯然沒必要改。 當然了,白圣主要就是稍微提一點意見,核心方面還是他們自己在修改。 而且這也不算什么離譜操作,百家學說可沒那么迂腐,多年來他們一直在自我更新,自我迭代,自我修改,自我完善,真正固守己見的,早就被時代潮流拋棄,成為死在沙灘上面的前浪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