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子龍過謙了,以我看來,子龍乃是千軍難得的良才矣!” “云承蒙大人知遇之恩,從今往后,愿為大人沖鋒陣前,肝腦涂地。”趙云稽首道。 “子龍快快起來,今日暫且命你為我親兵隊長,來日立有戰功,不吝封賞。”公孫瓚把趙云從地上扶起道。 “子龍謝過主公。” 隨后,公孫瓚便讓公孫范和趙云先去休息,來日再飲酒暢談。 翌日,聯軍宰牛殺羊,舉行諸侯討董會盟,此次會盟,聲勢浩大,十八路諸侯均已到齊。 這十八路諸侯分別是: 第一路,南陽太守袁術;第二路,冀州牧韓馥。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路,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路,濟北相鮑信;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路,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路,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路,薊侯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路,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路,驍騎校尉曹操。 這十八路諸侯中除了曹操只是校尉一職,而且在刺董失敗后逃出洛陽時被剝奪了官職。 其余各路諸侯基本上都是郡守級別以上的人物,還有幾位是州牧或州刺史級別的大佬,要地盤有地盤,要兵有兵。 按照東漢末年的行政區域劃分,天下共十三州,州下面一級就是郡,郡下面才是縣,此時依附公孫瓚的劉備正是擔任的平原縣令一職。 而除此之外,東漢時期還存在著一些諸侯國,由于西漢武帝時期推恩令開始,到東漢時這些諸侯國控制的地域往往就只有幾縣之地,人口也越來越少。 如果曹操不是先以單身刺董聞名天下,后又矯詔布告各路諸侯共舉討董大事,那么這十八路諸侯根本就沒有曹操的位置。 劉備就是現成的例子,雖然貴為漢室后裔,但是以區區縣令一職也只能投靠公孫瓚來參加討董大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