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章 誰為聯軍先鋒-《重生公孫瓚,從十八路諸侯會盟開始》

    聽罷,公孫瓚在內眾諸侯皆稱是,袁紹見各路諸侯應命繼續道。

    “古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日任命我弟袁術總督聯軍糧草,負責各營糧草供應,不得有缺。”

    袁術雖因袁紹擔任盟主心有不滿,但此刻還是拱手答應。

    “此外,還需要一人為盟軍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把守路上各處險要位置,直達汜水關挑戰,來接應聯軍的大部隊?!?

    公孫瓚知道此時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就要毛遂自薦做這先鋒,但公孫瓚決定要把先鋒這位置搶了。

    既然決定在這諸侯會盟討董之戰中揚名天下,討董就要討出個聲勢來,不能一味地保存實力跟在各路諸侯后面劃水,這樣就違背了此行的初衷。

    公孫瓚就是要讓各諸侯,讓天下人知道,他北平太守公孫瓚心懷天下,是大丈夫。

    這樣即使在諸侯討董之戰中有所損失,但是名聲傳揚出去了,對今后招賢納士也大有益助,不久便能東山再起。

    公孫瓚迫切想在這諸侯討董之戰中揚名,其原因根結就在于他出身不高。

    想要成就一番霸業,若是在這東漢末年名聲不夠,走哪兒都容易碰壁啊。

    想那袁紹,四世三公之后,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聲名傳于海內,單單這一個名頭,就讓他有底氣當殿與董卓亮劍,而董卓雖然很想殺袁紹。

    但害怕殺袁紹的結果影響太大,激起那些世家大族的反對,只能放走他還不得不封了個渤海太守來安撫那些世家大族。

    再說那曹操,其本是宦官之后,不為士族所喜。但只身刺董、矯詔討董,忠義之名人盡皆知,所以在討董起兵后沒多久便兵多將廣,智囊如云,這也是他后來能和袁紹硬碰硬的底氣。

    還有劉備,雖一開始只是織席販履之徒。但憑借著漢室后裔、仁義無雙之名,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歸心,聯吳抗曹,橫跨荊益,也能有三分之天下。

    公孫瓚雖然在一開始身居北平太守,白馬義從威震塞北,但那完全是靠自身勇猛拼殺搏來的,身后并沒有像袁紹那樣底蘊的家族支撐。

    他出身不顯赫,毫無優勢,在中原知名度也不高,缺乏門閥士族的支持,也就沒有什么能人來投靠追隨他。

    相較于曹操、袁紹麾下謀臣武將之眾,可憐歷史上公孫瓚到死手上也沒有能拿的出手的人才。

    這也就導致歷史上公孫瓚跟袁紹對決,雖然在一開始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卻由于謀士武將等人才資源比不上袁紹,屢戰屢敗,最終導致兵敗自焚。

    這一世公孫瓚不想重蹈歷史之覆轍,首先就是要從這諸侯討董開始揚名天下,把仁義之名傳于四海。

    名聲有了,后面的事也就容易了,收納人才,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到時坐看諸侯間相互攻伐,公孫瓚則緩緩蠶食天下,待實力積攢到一定程度,天下可一戰而定。

    想到這兒,公孫瓚起身出列道。

    “瓚雖不才,愿為盟軍先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连市| 阿巴嘎旗| 南漳县| 崇左市| 时尚| 井冈山市| 金堂县| 东安县| 莎车县| 托克逊县| 齐河县| 淮北市| 卢湾区| 太保市| 梁山县| 昌黎县| 襄樊市| 新田县| 阿坝| 彝良县| 山西省| 辰溪县| 芒康县| 云霄县| 台前县| 来宾市| 云阳县| 裕民县| 松桃| 格尔木市| 于都县| 巴塘县| 甘孜县| 大足县| 来凤县| 电白县| 澄迈县| 昂仁县| 前郭尔| 精河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