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原來,袁紹之所以出現在這里。是拋下了自己的大軍快馬加鞭地趕到了洛陽,生怕自己的叔父袁隗出現一點意外。 而剛剛趕到朝堂外面的袁紹聽到了董卓的這一些說辭之后就立刻進來了,所以才有袁紹現在質問董卓的這一刻。 而袁紹出現在這里,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包括袁隗也不知道袁紹會來到洛陽這里,還出現在了朝堂之上。 董卓看到下面居然有人敢反駁自己,于是開口道:“你又是何人?” “汝觀你一白面書生,連朝服都沒有。就敢妄議朝堂大事,難道就不怕這是殺頭的大事嗎?” 董卓現在已經處于非常憤怒的邊緣了,他也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反駁于他。 讓他如此丟失顏面,心里已經對袁紹起了殺意。 袁紹哈哈大笑道:“汝不過一投機取巧之徒。又怎么配認識吾,你且聽好了,我乃是冀州太守袁紹是也!” “陛下尚且年幼,即便是皇后娘娘讓你當一朝太師輔佐陛下。但是你卻帶著兵馬將洛陽城團團包圍起來,今又在朝堂之上喧賓奪主。” “汝如此這般,難道是想要蓄意謀反不成嗎?” 這話出來,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就連王允和曹操等人都對此刻的袁紹贊不絕口,刮目相看。 劉協在上面也是十分的激動,雖然暫且年幼。但是也知道袁紹此舉是為了大漢,但是他卻不能夠有任何的動作。 而董卓聽到這番話之后,臉都氣得綠了。隨后大怒拔劍曰:“今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寶劍是否鋒利嗎?” 袁紹絲毫沒有畏懼董卓,亦是拔劍說道:“汝劍利,吾劍也未嘗不利。” 于是,董卓和袁紹就在朝廷之上對敵起來。劍拔弩張,只要稍微有一絲風吹草動,這兩個人絕對會在朝堂之上拼殺起來。 但是,有一些老臣紛紛站起來將袁紹攔住說:“本初,快快放下手中之兵器。” 袁紹看著董卓好一會,才將自己手中的劍放入劍鞘之中。隨后對著文武百官道:“諸位,吾先行離開一步。望諸君盡早棄暗投明,莫要伙同奸賊作亂。” 隨后,便離開了這里。從洛陽城的東門原路返回,帶領自己的大軍回冀州去了。 至于董卓卻是在朝堂之上對著袁隗說道:“你的侄兒袁紹如此無禮,這一次看在你是當朝太傅的面子上。這件事情就這樣算了,但是本太師想聽聽你的意見是怎么樣的?” “還是說,你袁隗也要反對我當這個太師嗎?” 袁隗此時并不想跟董卓對上,而且自己也沒有兵馬。只有一個太傅的位置,雖然自己的兩個侄兒都手握重兵。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個道理袁隗還是懂得的,隨后說道:“這一切都是皇后娘娘所令,我自然是沒有什么意見的。” “朝中之事,也自然都是大師說了算。” 不得不說,袁隗也是表現得非常從心。隨后董卓說道:“今天的這個事情,之后我不想再聽到有人議論。” “違抗這個命令的人,直接軍法從事。” “諸位大臣還有什么意見嗎?” 文武百官哪里還敢反駁董卓的顏面,而且他們可不是袁紹。自己手握重兵不說,身世也一樣了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