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同前次一樣,李二陛下暈厥的消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長安城,朝野上下人盡皆知,再加上戍守城內的左武衛與城外數支部隊全副武裝,四處城門緊閉、行人嚴禁出入,一股恐慌在城內迅速蔓延。 自登基御極至今,李二陛下素來以“開明”“睿智”等形象示于人前,虛心納諫、勤于政務,不亞于古之明君圣主,使得大唐迅速從隋末戰亂的泥沼中擺脫出來,百業俱興、欣欣向榮,故而深受百姓愛戴。 無數百姓于自家堂中設置香桉,虔誠祈求神明庇佑君王福壽無疆…… …… 偏殿之內,燈火如晝。 李孝恭、李績、房俊、蕭瑀四人各自安坐,內侍奉上香茗之后被李孝恭擺手斥退。 敞開從窗子吹入一陣涼風,夜空不知何時已被烏云堆聚,星月不見,絲絲點點的雨水從天而降。 李績呷了口茶水,瞥了一眼窗外,輕嘆一聲:“今年實乃多事之秋也。” 其余三人默然。 如春以來便雨水豐沛,到了夏時更暴雨連綿,洪水肆虐關中,及至東征歸來,又有關隴門閥興起兵諫擅動刀兵,戰亂席卷八百里秦川。天災人禍,兩相疊加,致使帝國根基風雨飄搖。 更有甚者,陛下返京之后連續兩次驟然暈厥,性命危在旦夕,以至于易儲之事遲遲未能有所定論,鬧得人心惶惶…… 大唐立國至今,已然歷經二帝,政權平穩、社稷穩固,固然李二陛下驟然殯天,自有朝廷體系穩定運轉,政權過渡并無波折。 然則太子未廢,晉王一系卻得到陛下之首肯大肆擴充勢力,若陛下駕崩,晉王豈肯放棄只差一步便得手的至尊皇權? 而廢儲詔書未下,太子便依然是名正言順的儲君,更無可能將皇位拱手相讓…… 可以預見,一旦陛下有何不測,一場席卷大唐上下的內戰幾乎不可避免。 身為宰輔之首、禮絕百官,他的立場不僅決定皇位之歸屬,更會在青史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褒是貶,是對是錯,是流芳百世,亦或遺臭萬年…… 李孝恭瞅了李績一眼,回頭對房俊道:“先前關隴兵諫之時,贊婆率兵馳援東宮,其中之究竟老夫不知,二郎可否見教?” 這些年大唐南征北討,周邊蠻族敵國幾乎被剿滅一空、滅國無數,但盤踞高原之上兵強馬壯的吐蕃始終乃大唐心腹之患。 一旦朝中遭逢巨變,皇子因爭奪皇位而引發內戰,勢必拉攏一切可以拉攏之力量試圖奪取最終之勝利。 萬一東宮屆時向吐蕃求援,無異于引狼入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