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殮”儀式之上,太子當中誦讀祭文,接受百官朝拜,事實上已經算是確認君臣名分,只待殯儀結束、大型皇帝遺體送去昭陵停靈,即可進行登基大典,正式昭告天下、新皇繼位。 所以晉王這邊務必搶在“大殮”之前,先一步向天下揭發太子毒殺先帝、迫害手足之陰謀,振臂一呼征討逆賊,這才能在法理上占據先機。 而后御史文官們在朝野上下宣傳鼓噪,形成浩浩蕩蕩的潮流,將人心、民意裹挾其中,何愁大事不成? 諸人振奮。 一直沒怎么吭聲的褚遂良猶豫一下,輕聲問道:“萬一情況有變,進攻太極宮不利,吾等又當如何應對?” 他覺得當下晉王一系因為缺乏一個真正的戰略設計者,一個深諳軍事謀略的統率,所以上上下下有些浮躁,過于想當然,對于一切事宜都往好的一面去思考,卻對起事受挫之后的退路模湖不清。 鄂國公尉遲恭是勇冠三軍的勐將,但是韜略上相比李靖、李勣之輩差距何止百里千里? 世間之事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更不會按照人的意志去運轉,計策再是完美也有疏忽懈怠的地方,從而導致進程踟躇、好事多磨,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者也。 又所謂“未慮勝,先慮敗”,若沒有做好面對困境的充足準備,一旦遭遇失敗,結果很可能是軍心混亂,潰不成軍…… 帳內興奮之情略減,都是當世智者,固然一時間缺乏考慮,但被褚遂良提醒,馬上都意識到確實有些過于樂觀。 這可是攸關皇位的終極之戰,焉能一帆風順、水到渠成? 就連最是桀驁的尉遲恭也蹙緊眉頭,要面對李靖統御的東宮六率,立場不明的李勣,戰功赫赫的房俊……誰敢輕言必勝? 更何況程咬金只是答允作壁上觀,萬一局勢有變,誰又能保證程咬金不會順勢倒向東宮、反戈一擊? 還有其余十六衛大將軍都在觀望局勢,誰又能當真了解他們的立場? 知覺好似一瓢涼水兜頭澆下,興奮的情緒瞬間冷靜下來。 蕭瑀瞥了沉吟不語沒什么好法子的宇文士及一眼,捋著胡子,緩緩道:“陛下病重之時,江南、山東兩地門閥已經集結家兵、籌集糧秣,以作不時之需。陛下駕崩之時,吾已派人一路舟車不歇前往傳訊,收到訊息之時,各家家兵便會日夜兼程趕赴關中?!?br> 他豈能將關隴門閥所屬的右侯衛當做晉王奪嫡的主力?就算最終大功告成,最大的利益也被關隴門閥攫取。 所以山東、江南兩地門閥猬集的極有可能超過二十萬的家兵,才是他的底氣所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