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咱們將魏王殿下的妻妹送去房俊被窩了,足以彰顯魏王殿下的誠意了吧? 王妃閻氏臊得俏臉通紅,纖手輕輕拍了拍案幾,嗔怒道:“父親說的什么渾話?若是這般做派, 那女兒成什么了?與其將妹妹送給房俊, 你還不如將我送過去更好!” 明知房俊癖好的是妻妹, 卻將閻家幼女送去,天下人怎么看她這個魏王妃? 說不定有那心思齷蹉之輩,便會缺德的編排出她魏王妃為了拉攏房俊, 不惜委身相就…… 閻立德尷尬的捋了捋胡子,不敢多言,心里卻腹誹:我這不還是為了你們著想?送出去的那也是我的女兒,我都不心疼,你們還顧慮這個顧慮那個,真真不識好人心。再者說來,你那小妹與長 妹與長安城里所有貴婦、少女一樣,整日里念叨著房俊以往的那些個詩詞歌賦、輝煌功勛,崇拜愛慕的不得了,說不定心甘情愿嫁入房家為妾呢…… 李泰搖頭制止:“二郎與長樂確有私情,但絕非外界傳言那般,至于謠傳兕子與房俊暗中茍且,更是子虛烏有。房俊其人不拘小節,卻氣量恢宏,即便不算君子,也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想要以美色相惑,絕無可能。本王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別琢磨那些歪門邪道。” 閻立德無語,和著為了你的前途我連小閨女都準備搭上了,卻只換來一句歪門邪道? 得咧,你們自己的事自己辦,我無能為力總行了吧…… ***** 翌日清早,李二陛下洗漱一番用罷早膳,便來到偏殿處置公文。 讓王德沏了一壺茶,飲了一杯,隨手從書案上堆積如山的公文上面拿起一份奏疏,翻開一看,便蹙起眉頭。 是李襲譽懇請致仕的奏疏…… 李襲譽乃是貞觀勛臣當中的老人了,如今七老八十依舊鎮守涼州,雖然無甚作為,但也兢兢業業,如今風燭殘年想要致仕歸鄉、頤養天年,本是尋常,不僅應當予以允準,且要大加恩賞一番,在蔭萌其子入朝為官,以示尊崇、以酬其功。 可是你致仕就致仕吧,偏要在奏疏之中貶斥魏王一番,說什么“肖似煬帝,不似人君”…… 魏王似不似人君,也應當由朕這個皇帝來決斷,何時用得著你一個邊疆都督置喙? 這種事若是放在以往,李二陛下大抵一笑置之,然后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但現在他卻想得更多…… 李襲譽出身關隴門閥,卻始終與關隴一襲格格不入,與其兄李襲志皆對他這個皇帝忠心耿耿,可謂不朋不黨、忠貞之士。這樣的人提出意見,皇帝可以從容選擇聽或者不聽,因為無論怎樣都不會有嚴重的朝局動蕩。 但是同時,在關隴門閥兵敗之后全面退出朝堂之際,當年的貞觀勛臣沒剩下幾個,作為碩果僅存的功勛之臣,李襲譽的意見卻又無比重要。 畢竟時至今日,即便以房俊為首的年青一輩逐漸崛起,但毫無疑問的是,支撐起大唐帝國根基的依舊還是那些貞觀勛臣…… 那么,李襲譽的這份奏疏是他自己的見解,還是有別的貞觀勛臣參預其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