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也知道幾位老師學(xué)問精深、博覽群書,各個都是人中之杰,但論及實踐能力,卻遠遠及不上房俊這等務(wù)實之人…… 房俊搖頭道:“幾位師傅之言,微臣覺得極有道理,不過此事微臣插不上手,還請諸位多多為太子殿下效力,在下則趕赴昆明池北大營,與衛(wèi)公商議制定如何防備局勢突變,做好應(yīng)對之策。” 幾個老儒雖然不堪大用,但這回總算沒有亂出餿主意,能夠在士林之中掀起擁護正統(tǒng)之風潮,即便不大可能迫使陛下改主意,起碼也會使得天下人對東宮存在憐憫,這對于易儲之后太子的處境即位重要。 況且此刻所謀皆是陛下病重之時的應(yīng)對,可李二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固然一時嗑大了出現(xiàn)肌體病患,可到底不至于傷及性命。 只要李二陛下沒有在數(shù)日之內(nèi)驟然駕崩,待到身體病愈,自可從容面對易儲之事,僅憑一些讀書人喧囂鼓噪,豈能影響到李二陛下這等雄主之決斷? 所以他并不上心,無可無不可。 李承乾明白了房俊的意思,馬上醒悟過來,自己的確因為父皇的病情而生出妄想了…… 趕緊對幾位老師道:“父皇易儲之心甚堅,幾無可能更改,孤也不貪圖坐穩(wěn)這儲君之位。只希望諸位師傅能夠掀起輿論,確保孤在被廢之后能夠自保,如 自保,如此足矣。至于儲位,早已不存奢望,萬不可使得局勢鼓噪反而激起父皇怒氣,則弄巧反拙。” 幾位大儒臉色不大好看,他們就不信承平年景之時,李二陛下會無視士林之中無數(shù)讀書人的傾向? 不過太子此言也有些道理,畢竟李二陛下性格堅毅,很難受到外界之影響,一旦士林之間聲勢太盛,使其生起遭受脅迫之感,反而壞事…… 遂齊聲應(yīng)下:“殿下放心,吾等雖然老朽,不堪重任,但門徒甚廣,總能在士林之間掀起一些動靜,誰若對殿下不利,誰就得考量‘湮滅正統(tǒng),倒行逆施’之后果!” 李承乾深受感動,一揖及地:“孤虧欠諸位師傅太多,若當初能夠聽從諸位細心教導(dǎo),早成大器,何至于今日之危厄?他日若能保住性命,必不忘諸位之恩情,一生一世,奉為師長!”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儒家之核心便是“天地君親師”這樣的綱常倫理,今日李承乾如此表態(tài),那么他日無論如何都不能對幾位大儒有半點不敬,否則必將遭受天下詰難,導(dǎo)致聲名狼藉。 這既是信任,更是尊重。 他們這些人他們在垂垂老矣,縱然官職再高,又能有什么壯志抱負?假若太子此番保住儲位,日后登基大寶,對他們以師禮敬之,使得他們名氣滿天下,此生足以。 再以這樣一份情份蔭萌子弟,及至大唐立國百年,自然又是一個名門世家…… ***** 太極宮。 李二陛下再度醒來之時,已經(jīng)過了未時,屋子里幾個得寵的妃嬪與長樂、難平、巴陵、高陽等公主圍坐一旁,哭哭啼啼,使得他愈發(fā)頭昏腦漲。將這些女卷打發(fā)出去,稍稍清醒一下,將御醫(yī)叫到跟前仔細詢問自己病情,叮囑對外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半分。 御醫(yī)退去,這才將王德、王瘦石等近身內(nèi)侍叫了進來,命王德派人去將李孝恭、李勣二人請來。 等到室內(nèi)只剩下王瘦石,李二陛下這才支撐著病軀,吩咐道:“太子毫無預(yù)兆的前往大慈恩寺祈福,必然有所圖謀,未必是不敢儲位被廢,倒更像是預(yù)謀退路……你且派人嚴查大慈恩寺,寺內(nèi)若有密道,定要查明。” 王瘦石領(lǐng)命,遲疑一下,小聲問道:“若有密道,則顯然太子殿下心存不軌,是否需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