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就類似于一個概念,比如a品牌店,需要顧客穿著有a品牌系列的服裝才能允許購買,于是它阻止了普通穿著的用戶進去,可問題就來了,我不買這個品牌,怎么才能穿上這個品牌的服裝? 然后,服裝店可不管你什么想法。 你沒衣服,就進不來。 顧客要抓狂了,我這不就是要進來買了? 買了不就有了啊? 我就是來買的啊! 只可惜,沒有還真進不去這個門檻。 銀行貸款方面,道理類似。 同樣剛成立的公司,資產少的公司,在銀行這邊的信用,自然就弱,毫無疑問,它們屬于銀行的高風險用戶。 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的風險,恰恰是來自什么都不懂,卻還徒有其表,看上去很龐大的企業。 比如……某房地產公司,負債兩萬億。 那種風險,平均下來,能給多少需要百萬貸款的公司活路? 足足二百萬家小公司! 能給多少需要千萬貸款的公司活路? 二十萬家! 這個數據,真的很恐怖。 那么多錢,能養得起好幾百萬家小公司。 在這里面,違約率又有多少? 這就不用多說了。 很多道理,有時候都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了,兩萬億負債的企業,別說是最近這些年頭了。 哪怕是未來幾十年之內,都是絕無僅有的案例。 銀行的這個觀念,發展千年,在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形容,自然就是非常落后的當鋪思維了! 他們愿意貸款給根本不需要錢的公司,卻對那些小企業小公司的貸款處處設門檻,處處刁難,這怎么讓中小企業發展得起來? 不需要錢的大公司,拿了錢沒處花,就開始亂花錢,踏足了自己不懂的領域,隨便亂搞亂造,錢花出去什么都沒見到,反正我有的是錢。 然而,需要錢的小公司,在貸不到款的情況下,自然只能是無以為繼,后續也慢慢地經過裁員、縮減規模后,公司也就倒閉破產了。 創新和創業,需要的是資金的支持。 而現在,蘇宇迎來了一次大的支持。 來自于銀行方面的支持。 他沒能突破銀行的當鋪思維。 他有了擔保人,這個擔保人是張林染。 有張林染做擔保,找到她親叔叔,提交了申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