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深夜的皇宮里,慕容烈見到了朱由校。 他知道這位皇帝不怎么識字,所以當著朱由校的面將孫承宗的奏折念了一遍。 此刻,他才大體知道了這份奏折的內容,不由得對那位文人出身的孫承宗萬分的佩服。 在這份奏折里,孫承宗詳細的講述了自己主持遼東防務以來的各項安排,并且極為大膽的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不僅僅退守山海關,而是要將防線推延到山海關以外,構筑一條以山海關,廣寧,錦州為主的防線,同時啟用了大量的將領。 奏章里還羅列了朝廷撥給遼東那些銀子的去處,每一筆都記得極為詳細。 畢竟這是一筆極大數目的銀子,想來孫承宗自己也知道大明朝廷如今的困境,這個時候用了這么大一筆錢,若不說清楚,斷然會惹人猜忌。 在奏章的最后,孫承宗淺淺的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慮,那就是他此次主持遼東事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很多人事上的變動肯定會涉及到朝中重臣的利益,為此他深感惶恐。 慕容烈念完奏折,便靜靜的站在了一旁,等待著這位年輕皇帝的發話。 其實他心里還是有些擔心,因為面前的這位年輕皇帝在聽自己念誦奏折的時候面無表情,似乎是根本就沒聽明白。 這也難怪,朱由校是有名的木匠皇帝,基本不同文墨,孫承宗又是進士出身,寫奏章就跟做文章一般,用詞都很講究,似乎根本就沒考慮到朱由校能否聽懂。 “陛下,若是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微臣可以重新再念一遍。” 慕容烈說道,正準備將這份奏折用普通白話再講述一遍的時候,卻見到朱由校揮了揮手。 只見他淡淡說道:“ 我這位老師都帶兵打仗了,怎么說話還是如此文縐縐的,還別說,他這折子里說了些什么,朕可真是有些沒聽明白。“ 聽到此話,慕容烈急忙躬身,剛想開口,卻又聽朱由校說道: “不用那么麻煩了,你回去就告訴他,他當朕的老師之時沒用心,朕聽不懂他說了些什么,反正遼東之事都交給了他,他看著辦就行了,不必每件事情都要向朕說的。” 聽著皇帝陛下這句話,慕容烈心頭一震,沖著朱由校躬了躬身,正準備退下,卻又被朱由校叫了回來。 只見朱由校想了想,這才說道: “他是朕的老師,朕相信他!” 說完這話,他沖著慕容烈揮了揮手。 慕容烈走出了皇宮,心中莫名的生出了一絲感慨,在嘴里喃喃嘆道: “看來皇帝不讀書,有時候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的確,在這種事情上,如果皇帝插手太多,那遠在遼東的孫承宗必然是束手束腳,甚至擔驚受怕。 這份奏折可以說是孫承宗的一種試探,而朱由校也給了他一個十分滿意的答復,慕容烈甚至有些開始懷疑,人們口中那位糊涂皇帝,到底是真的糊涂還是根本就是在裝糊涂? 于是他來到了守夜人的大樓,穿過那道圓形的拱門,進入了花放放的花房。 雖然已是深夜,花放放仍然沒有安歇,似乎是專門等著慕容烈。 慕容烈走進屋里,沖著花放放行了一禮,將自己在皇宮里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花放放微微點頭,嘆息著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