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了大伯家,一家老小正在院子里摘花生,見到陳喬山進了院子,陳德貴招呼道:“大山,來了?” “大伯!”陳喬山在院子里掃了一眼,連爺爺和老奶都在忙,唯獨沒見陳軍,他也沒問,說道:“這還沒到時候吧,怎么花生都收了,我看村里的還沒怎么動?” “這是春花生,春上用地膜種的,最早那一茬,正常還得等個把月。”老奶回了一句,然后又問道:“山吶,多咱回來的,小五她們呢,怎么沒見過來?” “剛回來,我妹她們好得很,本來是準(zhǔn)備跟來的,不過黑燈瞎火的,我媽沒讓,說是讓她們明早過來。” “是該管著點,小五那丫頭還毛躁得很,成天騎個自行車跑上跑下,也不怕摔著。”老奶說著話,手里也沒閑下來,她又撿起一兜花生秧,挨個把沾著泥的花生往下揪。 “奶,時代不同了,別說騎車了,城里好多女人還開車呢!”對于老觀念,陳喬山總是忍不住說上幾句,畢竟自行車是他買的,這個鍋得背。 陳家老奶看了眼這個最有出息的孫子,沒好氣地說道:“你也是個不省心的,一點眼力見沒有,沒看正忙著嗎,別杵著了,還不幫把手。” “哎。”被抓差,陳喬山只得應(yīng)了一聲,便也幫著忙活。 他揪了一顆花生,掰開直接倒嘴里,邊吃邊說道:“還是這剛摘的花生好吃。” 老奶笑道:“活還沒干呢,倒是吃上了,我記得三丫頭喜歡吃煮花生,你待會帶點回去,讓她們也嘗嘗鮮。” 陳喬山看了大伯母一眼,見其臉色不是很好,便沒應(yīng)聲。 連陶秀英都看不過眼,陳軍的事肯定鬧得兩家不愉快,誰的兒子誰疼,沒個好臉色也正常。 陳家老奶是個精明人,見孫子沒吭聲,便也清楚了里面的緣由,看大兒媳婦這樣,她也不好說什么。 時代不同了,早年都是婆婆當(dāng)家,交待什么媳婦只有聽的份,如今不時興老傳統(tǒng)了,里外都是兒媳婦說了算,老奶也得順應(yīng)形勢。 老奶也有點生氣,大兒媳婦實在是上不得臺面,整個陳家,能有出息的就老幺家的幾個兒女,不說巴結(jié),也不能當(dāng)面甩臉,這不是把自家人往外推嗎。 陳老爺子一直悶不吱聲,這會兒突然開口道:“大山,這么晚跑來,是有事吧?” 就著陳老爺子的話,陳喬山說道:“爺爺,我來就是說一聲,家里準(zhǔn)備在城里買套房,院子剛蓋起來,那邊寬敞,空著也是空著,要不二老干脆搬過去,也好幫著看看房子。” 院兒里人都呆住了,老幺一家這是要進城? 不怪他們吃驚,這年月在外頭打工的多,能把家遷到城里的卻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在外掙點辛苦錢,然后回村蓋房。 陳家老奶遲疑了一下,問道:“大山吶,怎么在城里買房了,你家院子不是剛蓋的嗎,這是要搬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