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事人袁術此時是最受震驚的,一句話說不出來,便直接將手中帛書反過來以示眾人。 只見帛書上蓋著一方紅印,八個篆字,赫然其中。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此時眾人滿座皆起,大驚失色,都指著帛書顫聲道:“傳國玉璽!” 袁術拿著帛書晃了晃,楊弘等人才敢雙手接過帛書,仔細打量起來。 “孫策今日來說有亡父遺物進獻于本公,又透露是一方正寶物。” “本公以為孫策要獻孫堅生前所使那口斬華雄的堅銳寶劍。倒也想過有可能是傳國玉璽,但那畢竟只是傳言中落入了孫堅之手,當不得真!” “孫伯符一進來也的確如本公所料,要獻上其父寶劍。本公又豈能奪他人之好,便婉拒之,問其可有所求之事!” “孫伯符便向本公請纓,請率其父孫堅舊部,協助吳景去打江東劉繇。” “諸位也知道,孫伯符向本公索要其父舊部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此子雖有勇略,但年紀輕輕就鋒芒太露,不是個好事。吾本意讓其在軍中多磨礪幾年的再提拔重用的。沒想倒此子如此心急,不懂本公一片苦心,反而三番兩頭向本公請求外放任職!” 袁耀暗暗觀察著袁術一副煞有介事和貌似良苦用心的模樣,居然一時也分辨不出來袁術心里到底是否信任孫策。 看來自己的演技還有學習的空間吶! “這一次,孫伯符聲言在渡江后,愿為本公在江東招募士卒,以助本公平定天下。我本不忍心此子以身犯險,奈何此子又向本公哭訴其母其弟尚在曲阿盼他相救。” “情急之下,此子竟然拿出了這帛書,聲稱傳國玉璽在他手上。并愿意進獻此寶,以此換得率領其父孫堅部曲攻略江東的機會。” “本公身為大漢忠臣,于公理應為朝廷找回傳國玉璽,于私有感于孫策救母之孝心,這才答應下來。” 在場眾人有人精的,已經是明白過來袁術今天召集他們議事的目的了。 這哪里是議事,只是想借在場眾人之口,宣傳他袁術得傳國玉璽的合法性! 我袁術可沒偷沒搶沒藏,這傳國玉璽是孫堅孫策父子私藏然后送給我的! 但在場也有腦子不太靈光的,比如九江太守陳紀。 “孫策私藏傳國玉璽,大逆不道,主公為何不將孫策當場擒拿,再派人追回傳國玉璽?” 袁術最近真的挺后悔當初選了陳紀當九江太守的,此人雖然忠心耿耿,但只適合當個沖鋒陷陣的將軍,當一郡之長實在太高看他了。 讓他征稅,稅目做得一塌糊涂一個稅重復收了兩三遍,連壽春富賈地主都得罪光了。 讓他征發徭役,手段粗暴還招惹到了一些豪強反抗,還得調派兵馬平亂,死的人都比要征集的壯丁多。 “你能想到的孫策會想不到?”袁術沒好氣道:“他亮出這帛書的時候就言明了,傳國玉璽已由他心腹之人拿到了淮河邊,若是他一個時辰出不了州牧府,傳國玉璽就會隨他一起而去!” 陳紀拱手道:“此事易也。請主公允許我調集重兵,埋伏于孫策必經之道。待孫策交出玉璽,率部出城之際,我率兵截殺之!” 陳紀這番狠辣之言,聽得連袁耀也不得不對其小心打量起來。 觀其顏色,此人怕是個小肚雞腸、睚眥必報之人啊! 但是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個除掉孫策的好機會和好辦法。 孫策私藏傳國玉璽等同于叛國之罪。此時如果能借此借口殺之,然后再把傳國玉璽送到天子處,不僅不會招來罵名,反而會受到心向漢室之士的贊譽。 當然這里面唯一的操作難點,就是袁術肯不肯向朝廷交出傳國玉璽的問題。 殺了孫策又不交出傳國玉璽,那也等于私藏國寶。 眼見袁術一時不語,張勛急忙勸道:“孫堅孫策父子私藏玉璽雖然有過,但其父子二人對主公一直忠心耿耿,每戰必為先鋒!” “且不說孫文臺是為主公征討荊州劉表而死的,就說孫伯符近兩年敗祖郎、破陸康,為主公拿下丹陽、廬江二郡立有赫赫戰功,主公若殺孫伯符,今后又有誰敢為主公效以死力!” 陳紀不懷好意道:“張將軍,我知道你素來與孫策相善,但這次你也太未免包庇偏袒孫伯符了吧!” “莫非你和孫策同心,也想當他的同黨與他一起征江東?” “還是說你也收受了孫策什么好處,得了什么寶物,不然怎三番五次為他說好話?” “孫伯符雖年方及冠,但英武不凡,吾乃誠心敬佩,仗義執言也!” 張勛面有怒色:“而你只因個人私怨而胡亂揣測,實乃小人之輩也!” “住嘴!”袁術喝止道: “陳紀,若是說孫策的好話就是他同黨,本公還常言生子當如孫伯符,豈不也是孫策的同黨?”袁術面帶慍色,朝著陳紀喝道。 陳紀這才知道自己觸動了袁術的逆鱗,立馬跪拜在地上認錯:“末將失言,該掌嘴!” 說著便是伸手狠狠抽向自己,啪啪之聲不絕于耳。 “夠了夠了!”袁術不耐煩道。 陳紀這才住了手,但仍跪在地上不敢起身,袁術也不再理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