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人來參加這個會議更多還是屬于旁聽的角色,畢竟對于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成立的事宜,國內已經籌備了數年的時間,各個方面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已經做的比較完善了。 所以兩個人還是喜歡聊一點更加偏向于兩個人專業,航天領域的內容。 “陳老,這兩種方式實際上各有各的優點,不過我個人還是偏向于采用低軌道衛星網絡的方式。” “哦?說說你的理由。” 陳仲琰來了點興趣,因為他感受到張星揚似乎是真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現在世界上唯一采用的衛星通訊網絡,就只有銥星公司在今年之內剛剛開通的全球電話服務。” “但是因為他們實際所采用的通訊衛星數量只有66顆,雖然能夠覆蓋全球的范圍,但是單一衛星同時能夠接入的數據量是很低的,不可能滿足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龐大的數據量。” “所以想要真正在互聯網時代通過衛星進行聯網,真正能夠采用的,只能是在地球的低軌道上發射大量的小衛星來進行網絡通信。” 陳仲琰沒有想到張星揚的野心這樣的大,因為如果真的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網絡建設,所需要的建設費用比起采用地面基站方式進行聯網,肯定要多上很多。 “小張,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成本問題,還有后續的維護問題?” 陳仲琰皺著眉頭,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不是特別認同張星揚的想法。 “陳老,其實成本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高。” “嗯?這里邊光是火箭發射的成本就是一大截,更別提衛星的費用。” 作為北斗導航系統的總師,陳仲琰自然不是什么外行,知道這里邊的成本問題,主要集中在衛星和火箭上。 不過他并不清楚,火箭研究院這一年一直在忙活著新型火箭發動機,和新的可回收火箭的研究進程,否則他就不會有這方面的顧慮。 “這方面您別擔心,目前我們研究院正在研制一款大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能夠滿足多次回收使用的要求。” “如果用上可回收火箭,那么將會把衛星的發射成本降到一個很低的程度,預計一公斤發射重量不會超過五千元。” “至于衛星的問題,我們并不需要像銥星那樣一代衛星就使用十幾年的時間,這實際上造成了他的衛星成本高昂,并且更新換代比較困難。” “衛星的設計使用壽命,只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這樣不僅僅降低了衛星的生產成本,并且為未來升級換代變得更加方便。” 陳仲琰在心里想著,如果張星揚說的是真的話,那么低軌道衛星網絡這件事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就是不知道他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畢竟張星揚的年齡實在是太年輕了,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