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恪看著靠墻擺放著的一堆兵器,心里無奈地嘆息了起來。 要是將花在煉造這些鋼刀的產能,部投入到煉適用于大海船的鋼板上,那么現在的進度肯定要提前不少。 可惜李世民準許他在這里煉鋼,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煉造兵器,這些武器首要裝備的軍隊,就是皇帝身邊的精銳——玄甲軍。 皇帝下的命令不得不聽從,李恪也只好專門留出時間和余力,來趕制這些兵器,只有把李世民哄高興了,煉鋼的事情才能平穩地進行下去。 正當一切如常的時候,李恪聽見由門外傳來齊整而沉重的腳步聲,這可不是幾個人就能制造出來的動靜,聽起來更像是來了一支上百好人的軍馬。 李恪走出去一看,居然是大理寺連同南衙禁軍一起出現在他面前。 “吳王殿下,本官奉皇上之命前來查封工坊,現場所有煉造的兵器經清點后上繳,任何人不得私藏!” 李恪認得這個人,他是大理寺卿崔江。 “崔大人,你這么興師動眾究竟所為何事?” “吳王殿下還不知道嗎?” 崔江的表情顯得很是意外。 “我昨夜留在工坊監督煉鋼的進度,所以哪里都沒去,不知道你所說的到底是什么事?” 崔江點點頭,“今早在毗鄰書院門鬧市的巷子里,發現了十三具尸體,他們皆是我大理寺的官差,昨夜他們奉命押送兩名犯人,沒想到途中竟慘遭不測。” “經過仵作確認,他們部死于一場激烈的戰斗,每個人所持的武器都有不同程度損壞,而在現場我們還發現了一把被遺落的陌刀。” 李恪詫異地問道“這件事的確非同小可,但跟你們帶著人來查封工坊有什么關系?” 崔江回答“那把遺落在現場的陌刀,是用新的鋼材所打造。”"發生在文學館的這件事,李承乾并不知道。 他莫名其妙就背上了黑鍋,并且讓李泰對他恨之入骨。 而這段時間他之所以沒有再次行動去對付李恪,那是因為長孫無忌讓他不要輕舉妄動,以免皇上那邊再次降罪。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兄弟反目,挑起沖突這檔子事,在李世民的眼里是大忌,李承乾雖然不滿但也只能老老實實先熱鬧下來。?.?????.?? 長孫無忌說過,這次他會親自出手對付吳王,只是需要一些事件來籌謀。 這天,李恪接到了一封書信,是汪直從揚州送來的。 這段時間,汪直一直留在揚州奉命收購船廠,便于日后監造大海船。 由于李恪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建一艘便于在大海上乘風破浪的海船,而是需要整整一支船隊。 因此汪直在想方設法將當地的一些船廠都買下來,對它們進行整肅合并,從而逐漸發展成一家有能力同時建造多艘海船的大型船廠。 根據書信上說,這件事目前進行得較為順利,只不過因為目前大唐的造船技術有限,還無法滿足李恪心中的構想,因此還需要一些時日來逐步完善。 “殿下,我猜應該是接到了好消息?” 狄仁杰走了過來,當他看到李恪臉上的表情時,便做出了這樣的猜測。 李恪便告訴他說“汪直來信說,之前擱淺在揚州的那艘外邦商船,已經被他雇人拆解了,其中內部的一些構造,能為我們建造大海船有價值的參考。” “至于里面裝載的那些貨物,他也命人部裝上馬車送往安州,王妃會打點好一切。”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是,汪直辦事還挺利索,他一邊在整合船廠,一邊招募船員,等大船造好之后就能順利地出航了。” 狄仁杰也很高興,他之前聽李恪描繪過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那是完超乎想象的天地,何其波瀾壯闊。 他因此理解李恪為什么要致力于發展航海技術,去探知那些對大唐而言遙望千里之外的未知領域,如此遠見卓識是當世唯一。 那些在朝堂之上整天只知道鉤心斗角的庸人,是根本無法理解這樣做的意義的。 李恪讀完書信,忽然開口問狄仁杰“老狄,你是覺得待在長安好還是留在封地好。” “長安固然好,不過殿下在這里會被束縛手腳,還要分心應對太子那邊時不時的暗算和打壓,要我說的話既然殿下無意爭儲,倒不如遠離朝堂紛爭,專心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你也覺得應該離開?” 狄仁杰回答說“蛟龍入海,自有一片廣闊天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