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番計議過后,朱棣命張輔率一百燕王親衛,以奉還戰俘、索要贖金為名,押送法國伯爵約翰以及一眾歐洲貴族,一路前往歐洲西部探察。 張輔初次獨當一面,所擔當的便是如此大任,不由得心懷激蕩,當著眾人的面,向朱棣立下軍令狀,立誓一定要為朱棣聯絡上里斯本的明軍部隊,朱棣出言勉勵,并親自為張輔奉酒壯行。 此時仍屬寒冬,且大軍亦需修整,于是朱棣干脆譴使節發書致歐洲各國商議停戰事宜,言明大明將派遣使團押送俘虜的各國貴族前往,要各國預先備好贖金。 另一面,則命大軍加緊修整,秣馬厲兵,以待開春再戰。 張輔遂押送著一眾俘虜啟程,以使團為掩護,開始往歐洲西部進發。他懷揣著燕王朱棣的殷殷期盼,朱棣希望他能夠聯絡上周王朱肅,確保朱肅平安無事的同時,和朱肅約定同時對歐洲教廷發兵,朱棣攻羅馬教廷,朱肅攻阿維尼翁教廷,以奠定大明第一次大征服時代的勝局。 那么,朱肅和他的船隊,是否真的身在西歐呢? …… 卻說數年前與朱棣約定水陸并進、馳援中亞之后,朱肅率領著寶船艦隊,帶領著李景隆、鐵鉉等人下海。根據原計劃,他們要通過海路繞過東南亞,繞過身毒(印度),到達中亞地區。在朱棣擋住十字軍主力的同時,從波斯地區直插歐洲腹地,達到使歐洲人首尾不能相顧的結果。 這一條海路是已經趟明了的。先前朱肅馳援朱棣,與跛子帖木兒決戰的時候,就曾率領明軍走過這一條海路。且這條海路多是沿近海而行,而且朱肅這一次率領的,是比上次馳援之時規模更大、更具航行經驗的鳳鳴洲寶船艦隊。 若循常理,不應該出現什么事故才是。 然而上天總有不測,海上更是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任你是什么無敵的艦隊,都要人亡船毀。這次本該是十拿九穩的航行,也偏偏就出現了意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