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鎮龍蛇-《裂國志》
第(1/3)頁
蟠龍鎮位于西楓山腳下十六里,這里是太祖周氏的龍興之地,相傳兩甲子前,鎮口有飛龍盤踞,出于叢云里,沒于冰雪間,唾涎而生桃花,三載后桃花結果,周母食之,誕下太祖。蟠龍鎮因此得名。
轉眼百余載春秋,桃樹早已枯死,鎮子也維持原樣不曾變化,就像在紀念著這里已不可考的傳說。
而就在今天正午時分,鎮口女墻邊的枯桃花忽然粉了,在寒冬怒雪間一個時辰內陡然盛放。
鎮長郭佑與一眾官吏站在桃花前激動的久久不能自語,想到即將到來的天慶大典。立即決定將此事作為天降祥瑞,驛馬司八百里加急快報京都。
蟠龍鎮作為一個邊陲小鎮,驛馬司在這里只設有一個分點、兩匹軍馬和一個老卒。
老卒名叫趙武,鎮上的人都叫他趙五,據趙五自己說,在做驛卒之前,他在密云關服了十五年的軍役,后來在與蠻子打仗時傷了左臂,拿不穩騎矛,才轉來此處做了驛卒。
關于這件事,與趙五相熟的人都不信他,也難怪,趙五平日為人懦弱,鎮上衙吏嘲笑他殘廢,搶他酒喝,他也只站在一旁呵呵傻笑,不還嘴也不還手,況且趙五還信佛,殺只雞都會為雞念經超度,有時想想到失去母雞的雞崽兒甚至會留下眼淚,饒雞一命。很難想到他拿刀砍蠻子的樣子,難不成每砍一刀,先念一段往生咒?
這天,趙五靠在馬肆的橫欄上,正瞇著眼享受冬日陽光難得的溫度,不知為何,總覺得今日的太陽比平日大些,刺眼些。
與他一起的還有個雙眼已瞎的老先生和一個七八歲年紀的白衣女童,老先生原為鎮上官府學辦的先生,一個月前外出游歷的時候遇上山賊,瞎了眼睛,本以為必死卻恰好遇上了朝廷剿匪,這才保全了性命,還在賊窩里遇到了同樣被擄掠來的女童,據女童說家人已被賊人屠戮一空,于是一老一小回到小鎮相依為命,老先生教女童讀書識字,女童為老人辨人識路,本來無兒無女,卻因禍得福多了個體己可人的義女,時間一久,在鎮上逐漸傳為佳話,此后老人與女童的組合孟不離焦,從不單獨出現。
在收到郭鎮守通傳后,趙五立即動身來到桃花樹下,用秘制拓印記下桃花影像后,便拜別鄉里,從小鎮南門牽馬出鎮。
大周自立國以來,驛路管制極嚴,凡有八百里急報,驛卒一個時辰內未領命出城者軍法從事。
趙武匆匆出城,沒有注意到在為他送行的人群里,瞎老人身邊已經沒有了白衣女童的身影,當然就算他注意到了,也不會太在意。
趙五出鎮后半個時辰,一隊八人的騎兵出現小鎮東方三十里外的一座雪丘上。玄鐵鑲金,提矛佩刀,人馬皆如龍,如果趙五在場,便會認出這是大周朝標準的皇家制式騎甲。
騎兵面迎風雪默然而立,似乎在等待著什么人,片刻之后,東南方天空密集的層云里傳來一聲戾鳴,緊接著一頭碩大無朋的金翅獅頭鷲破云而出,眨眼之間便來到了諸騎上空,盤旋兩周后緩緩降落在雪坡上,雙翼扇動激起飛雪無數,一身著便服的中年男子從鷲上翻身而下,一手撫摸著鷲頸,一手盤著一對青玉石球,石球中隱約有一座雪山若隱若現,他背對眾騎士,望向遠處的西楓山與蟠龍鎮,半晌之后說道:“等監察司的回復,如果消息無誤,通知鎮北四軍,三個時辰內在西楓以北百里,截殺夜哭與雷狼。”
中年男子右手邊兩名騎士領命而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金乡县|
克拉玛依市|
仙游县|
道孚县|
富民县|
长丰县|
沙坪坝区|
太湖县|
涿州市|
依安县|
临猗县|
青海省|
甘孜县|
石狮市|
辉南县|
浪卡子县|
巴彦县|
监利县|
沐川县|
工布江达县|
绍兴县|
荥经县|
唐河县|
龙里县|
周至县|
天柱县|
荣成市|
长子县|
稻城县|
浦北县|
天祝|
北辰区|
张家界市|
阳信县|
樟树市|
临猗县|
泰州市|
理塘县|
白沙|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