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輜重第一營(民夫營,管糧草轉運) 360人 —————輜重第二營(民夫營,管糧草轉運) 360人 —————輜重第三營(鐵匠營,管器械打造) 360人 —————輜重第四營(鐵匠營,管器械打造) 360人 —————輜重第五營(工匠營,管攻守戰具) 360人 —————輜重第六營(工匠營,管攻守戰具) 360人 ——軍法處(正副參議官帶3參軍,注3)約840人 210馬210騾 ——第一統制部(邵云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二統制部(牛皋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三統制部(董先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四統制部(趙成部,后為張玘)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五統制部(呂和尚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六統制部(翟進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七統制部(翟沖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八統制部(翟琮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九統制部(邵隆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十統制部(賈何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十一統制部(宋炎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第十二統制部(閆平部)約3000人約700馬210騾 注1:御營中軍李彥仙部是由陜洛義軍改編而來,西軍殘部、南太行義軍、京西土豪等來源駁雜,無法詳統編制,且各部員額不一,故只列各統制部及統制官名稱。 附李彥仙部統制官名單:李夔,邵云,合計近萬,牛皋,董先,張玘,呂和尚,趙成(張玘),翟進,翟沖,翟琮,邵隆,宋炎,賈何,閆平 八、御營騎軍(都統1人,曲端,下轄12部,其中直屬3部,副都統劉錡2部甲騎,張中孚1部甲騎,張中彥1部甲騎,副都統李世輔帶領6部黨項輕騎,嵬名云哥1部特殊編制潑喜軍) 編制詳統:共計3直屬部4甲騎部,6輕騎部,1潑喜軍 人數:編制3萬實際約28500人牲畜:共約29000馬3000騾1200駱駝 ——直屬親兵部約3500人約6000馬300騾 —————親兵都(軍機、傳令) 65人 130馬 —————輜重營(4都步軍) 460人 50馬200騾 —————第一將(正將、準備將、掣旗各1人) 370人 730馬 12騾 ————————親兵隊 30人 60馬 ————————火頭軍 12人 12馬 12騾 ————————騎軍都*5(甲騎) 65人 130馬 —————第二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三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四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五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六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七將 370人 730馬 12騾 —————第八將 370人 730馬 12騾 ——輜重部(步卒,設三營)約2000人 800騾 —————直屬指揮(騎軍,管軍機、傳令) 310人 610馬 —————輜重第一營(民夫營,管軍糧轉運)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二營(民夫營,管草料轉運)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三營(馬夫營,管看管馬匹)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四營(鐵匠營,管戰具修理) 360人 50馬160騾 —————輜重第五營(工匠營,管攻守戰具) 360人 50馬160騾 ——選鋒部(偵查做斥候用)約1000人 3000馬 30騾 —————第一指揮(突騎,1人3馬) 310人 900馬10騾 —————第二指揮(突騎,1人3馬) 310人 900馬10騾 —————第三指揮(突騎,1人3馬) 310人 900馬10騾 ——軍法處(一指揮編制)約310人 210馬 10騾 ——御營騎軍第二部(劉錡部,甲騎)約2400人 3300馬200騾 —————親兵第一指揮 300人 590馬 10騾 —————親兵第二指揮(劉錡特有) 300人 590馬 10騾 ————————直屬都(掌軍機、傳令等,甲騎) 30人 60馬 ————————火頭軍 10人 10馬 10騾————————騎軍都*4(甲騎) 260人 520馬 —————輜重營(步卒,3都,2人1騾) 360人 50馬160騾 ————————直屬隊(分掌糧草、軍械、修理等) 30人 50馬 ————————火頭軍 10人 10騾 ————————輔兵都(步卒,糧草) 105人 50騾 ————————輔兵都(步卒,戰具) 105人 50騾 ————————輔兵都(步卒,器械) 105人 50騾 —————斥候都(突騎,3隊) 95人 130馬 —————軍法隊(甲騎,1都) 65人 60馬 —————第一指揮(正副使各1人,甲騎) 310人 610馬 10騾 ————————親兵都(親衛,甲騎) 65人 130馬 ————————軍法隊(承勾1人,押官9人,甲騎) 10人 20馬 ————————斥候隊(突騎) 30人 60馬 ————————火頭軍(騾馬化) 10人 10馬 10騾 ————————都*3(正副都頭、掣旗各1人,全甲騎) 65人 130馬 —————第二指揮(甲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三指揮(甲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四指揮(突騎) 310人 610馬 10騾 ——御營甲騎第三部(劉錡部)約2100人 2700馬200騾 ——御營甲騎第四部(張中彥部)約2100人 2700馬200騾 ——御營甲騎第五部(張中孚部)約2100人 2700馬200騾 ——御營輕騎第一部(李世輔本部)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第一指揮(親兵指揮) 300人 590馬 10騾 ————————直屬都(掌軍機、傳令等,甲騎) 30人 60馬 ————————火頭軍 10人 10馬 10騾 ————————騎軍都*4(突騎) 260人 520馬 —————輜重營(步卒,3都,2人1騾) 360人 50馬160騾 —————斥候都(突騎,3隊) 95人 130馬 —————軍法隊(突騎,1都,班直選調) 65人 60馬 —————第二指揮(正副使各1人,突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三指揮(突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四指揮(弓騎) 310人 610馬 10騾 —————第五指揮(弓騎) 310人 610馬 10騾 ——御營騎軍第二部(李世輔部,延綏黨項)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御營騎軍第三部(橫山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御營騎軍第四部(銀夏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御營騎軍第五部(興靈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御營騎軍第六部(河套黨項輕騎)約2100人 3300馬200騾 ——御營騎軍潑喜軍(嵬名云哥部)約 300人 1200駱駝100馬300騾 特別提示: 御營騎軍作為后來獨立組建的部隊,軍中親衛體系大大縮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雖然從稱呼上繼承了親衛體制,但實際上是與正式編制體制更類似的甲騎部隊。 但是,御營騎軍因為兵種和指揮官威信問題,兩名副都統具有在實際運作中對相關部隊非常強大的干涉能力。 所以,劉錡從公開軍制上獲得了獨立指揮兩個重騎統制部的權限,并較其他統制官親兵數量更多(一般統制官僅1指揮300騎親兵,劉錡下屬兩部甲騎共3指揮親兵約1000騎),而李世輔更是擁有獨立指揮5個黨項輕騎部(河套輕騎除外,蓋因其部為曲端在河套招募,只認軍令而行,但多半也與李世輔部共同行動)的權限。 值得一提的是,六個黨項輕騎部中,銀夏、興靈兩個統制部在實際上由多名統領官來分散指揮,其統制官為橫山大部宿老,列席公閣,享受待遇,平素不參與軍隊運行與作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