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歷史因筆改寫-《圖符志》
第(3/3)頁
公元225年,諸葛亮為維護國家統一,削除地方割據勢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軍事行動”,最終平定了南中的廣大地區。
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從政治、經濟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對南中地區進行治理。
他將漢族先進的經濟、技術和文化傳播到這一地區,并進而傳到緬甸。
為了改變該地區貧窮落后的面貌,諸葛亮“勸諸夷筑城堡、務農桑,諸夷皆自山林徙平原”。
在該地區推廣使用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工具,推動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
如今,緬甸北部和中國的西南部分少數民族,仍然沿用當年諸葛亮引進的農耕方式。
在政治上,“分兵以配大姓”、“配大姓為部曲”,創立世襲的土司制度。
緬甸的撣邦和克欽邦一直沿襲土司制度至今。
在宗教方面,對南中地區乃至緬甸境內的各少數民族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各民族原有的原始宗教信仰。
至今,中緬邊境上的許多少數民族對諸葛亮崇敬備至,視之為神明,佤族還稱之為“阿公阿祖”,家家供奉“武侯神龕”。
在中緬邊境一帶少數民族聚居區,還可見到為紀念他而建的諸葛祠、武侯廟、孔明城等。
這也是后來自稱魏王的魏廷,為何要改名“魏滅亮”的原因之一,諸葛亮已死,他要消滅的,更多的是諸葛亮在軍隊、民眾中神一般存在的威信。
對于蜀漢大軍以及南中地區及深入緬甸的大部分區域,諸葛亮已經宛如神一般的存在。
若想給兄長報仇,就要以武力征伐,就要在信仰上摧毀,最終顛覆諸葛亮的神壇地位。
“唉,諸葛亮呢,其實真的是神一般的人物啦,連我們這些對他有敵對的族群后人,都非常崇拜他的啦。”魏寶珠由
衷地嘆道。
“若是他沒有,設計殺我們的,先祖魏延,該有多好啦。”
諸葛亮的南征對緬甸境內各民族的文化發展同樣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在中國史書中有清楚的記載。
如趙汝適《諸蕃志》中記載:“蒲甘國有諸葛武侯廟”;
朱孟震在《西南夷風土記》中指出:“普坎(今緬甸蒲甘)城中有武侯南征碑”;
謝清高也在《海錄》中說:“恪姑(今緬甸勃固)有孔明城。”
但即便如此,治國理政仍不是一帆風順的,曲折和坎坷總會存在。
因此,也便有了史上著名的“七擒孟獲”。
而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魏廷麾下的“神獸”軍團,是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別說是“七擒”,估計連“一擒”都做不到。
因為,在真正的歷史真相是,孟獲,不僅是部族首領,地方行政長官,更是精通馴獸,統帥野獸部隊的不世人才。
因此,在諸葛亮以宏大的布局,漸次開展“七擒孟獲”的過程中,運氣差的孟獲遭遇了生平僅見的對手━━魏廷,以至七戰七敗,七次被擒。
(本章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奎县|
乌审旗|
苍溪县|
乳山市|
白朗县|
许昌市|
信丰县|
德庆县|
阜新市|
和静县|
青海省|
平果县|
克拉玛依市|
吴旗县|
云梦县|
平果县|
九龙县|
江安县|
喀喇沁旗|
武功县|
佳木斯市|
凤台县|
泌阳县|
获嘉县|
滁州市|
孙吴县|
收藏|
淳化县|
吐鲁番市|
湟源县|
恩平市|
巴林左旗|
敦煌市|
新田县|
通州市|
长岛县|
积石山|
汝城县|
前郭尔|
九龙坡区|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