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難題-《明帝國的崛起》
第(3/3)頁
五品文官在宋朝,那得看你有沒有實權。宋朝大把的閑散官員。但是,這里是明朝!
明朝自土木堡事變后,文官集團的勢力急劇膨脹。一個五品文官,在京為官,那是六部郎中,把持著六部各司的實權。在地方為官,可以擔任管教育的提學官,可以為一府同知。這在文官體系中屬于中堅階層。其能量不可小覷。
張昭得罪的是一個戶部郎中。
北直隸文風鼎盛。京城郊外有諸多書院。小張昭這些年便是就讀于青龍鎮中的明理書院。
明理書院由致仕的六品文官余籍創辦。他在官面上有些人脈。六月中旬時請得正五品的戶部郎中,科場前輩,弘治六年的進士徐貴前來“講課”。
徐郎中當日講得高興,說起策論。即興考核書院的一眾童生。
弘治十三年四月、五月,蒙古火篩部連續入寇山-西,明軍敗績。平江伯陳銳避戰。天下對此議論紛紛。徐郎中便是以此為題:如何解決蒙古諸部寇邊的問題。
小張昭大約是想出風頭,畢竟被一位進士夸獎是很加分的事,抑或者是年輕氣盛,在課堂上慷慨直言,要效法漢唐,以一上將率軍出塞,直搗黃龍,踏平胡虜。
這個觀點很稚嫩,錯沒什么大錯,無非是明朝有文武之爭。讀書人要站穩立場,要制約武將。哪有讓武將單獨領軍的?但是,問題往往出在不經意間。
弘治年間,蒙古的小王子、火篩年年寇邊,打破州縣,殺我漢民。比成化朝還囂張。小張昭在陳述時少不得要罵當朝諸公尸位素餐,水平不行。
這很正常,明朝言論風氣很開放的。被小張昭點名的“當朝諸公”中就有此時的閣臣:李東陽!
稍微知道點明史的人都知道這位大佬。
李東陽的生平、事跡、成就且先不論。明朝的高官誰要是沒被彈劾(罵)過,那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但恰恰徐郎中卻是李閣老的門生。
明朝言論風氣再開放,也沒有當著門生的面罵老師,門生會一聲不吭或者表揚的。
“張小友見解很深嘛!”徐郎中淡漠的點評了一句,結束考校。
小張昭當然知道得罪了徐郎中,但是他還能去找徐郎中道歉不成?身份差距太大,他想見都見不到。
第二天,張昭被書院勸退。數日后,小張昭在家讀書身染惡疾。
…
…
張昭心里頗為無奈。
其實,徐郎中來明理書院前,童生們都被交待過,不要抨擊朝廷的政策、高官。這和后世領導來視察會被交代一樣。誰曾想小張昭這樣出格?
歸根結底,還是年輕人莽啊!不知道官場的深淺,權勢的可怕。
徐郎中肯定不會去找張昭的麻煩。他沒那功夫。但“大人物”的不爽,自然會有無數人替他操心、抹平。小張昭被勸退就是明證。
張昭伸手揉揉眉心。
一個童生,和正五品的戶部郎中,地位差距實在太大。這件事的后遺癥有兩點。
第一,現在,他被明理書院“開除”。但誰知道還有沒有后續呢?徐郎中的人脈、背景強大。譬如:宛平縣令便是徐郎中的族弟。想討好他的人多著。捏死他這樣的一個童生,成本很低!這是一個未知因素,一個雷。
第二,明理書院率先作出“表率”,和他切割。宛平縣的士林只怕會照葫蘆畫瓢。李閣老就是京師本地人,樹大根深。比如,府學的教諭就是李家人。這會導致一個問題,他將無法參加今年的院試。
明朝的科舉,并非是通過書院統一報名。但各人在縣衙等地報名時需要擔保。保其身家清白、不是冒籍、頂替、喪期、假名,不是娼優皂隸之后。
方式有兩種:可以是五名考生互結保單。作弊則五人連坐。或者,由本縣縣學稟生作保。
如此情形,本地士林誰會給他擔保?他的科舉之路,在不經意間暫時斷絕。
穿越而來,這開局難度不低啊。地獄難度稱不上,至少是高級難度。
他得盡快解決這件事。
窗外,皎潔的月亮隱在云層中,時間徐徐流逝。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白玉县|
舞阳县|
安岳县|
曲麻莱县|
孟州市|
凌源市|
汝南县|
临夏市|
民县|
甘南县|
璧山县|
肥乡县|
张掖市|
洛南县|
建宁县|
华容县|
游戏|
松原市|
阿城市|
临泉县|
汝州市|
广汉市|
荣昌县|
宁南县|
石柱|
陆河县|
浪卡子县|
西乌|
页游|
长葛市|
社旗县|
射阳县|
开化县|
扶余县|
保德县|
青河县|
满洲里市|
兴安盟|
锡林浩特市|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