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國人的要求很簡單,在英國控制的蘇門答臘中國移民和僑民享有跟英國人同等的政治地位,不謀求高于歐洲人的特權。 但英國人認為,一旦給予中國人同等的地位,他們很快就會利用各種方式迅速在當地取得優勢,這一點在荷蘭殖民地上幾百年前就實現了,凡是荷蘭人不用政治權力保護的領域,全都是中國人占據絕對優勢。 英國人希望保留原來的習慣法,也就是歐洲人在南洋是義等人,享有特權,中國人作為殖民者跟當地土著之間的紐帶,享有一定的優待,但政治地位低于殖民者,無法擁有土地、不能開辟種植園等等。 但中國對這一點已經非常沒有耐心了,向英國代表發出了通牒,如果中國人在英國的領土上得不到公正待遇,那么中國將不再保證英國在中國的領土上享有公平的待遇。將會在中國大陸包括中國殖民地上,執行歐洲殖民者在南洋對待華人執行了幾百年的那一套政策。 一旦中國開始執行對英國的歧視政策,那么英國跟中國的貿易估計就完蛋了。 現在中國已經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和歐洲大陸,剛剛超越了印度。 中國人不再局限于進口印度的棉花,而且開始進口英國的棉紗,中國紡織工業革命開始后,擴張速度極快,生產的擴大已經出現了對原料無窮無盡的需求,這一點是英國遠遠無法比擬的。 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無異于丟失了一個上千萬英鎊的大市場,相信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很樂意填補這個空缺。 兩國在南洋問題上僵持不下,矛盾越來越大的時候,在印度的競爭也呈現了白熱化。 自從英國表現出對印度河流域的野心之后,中國就加強了對這里的控制。 亨利皮特雖然還是中國東印度公司的印度總督,可中國皇帝已經大大限制了他的權力。 早先由于歐洲的戰爭,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開始保持了收縮,不再采取進攻戰略,威靈頓等英國軍官和軍隊也被調回了歐洲作戰;亨利皮特只能依靠中國的軍事力量,隨著中國跟俄國的戰爭結束,中國已經往哪里派遣了三萬大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