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奧地利人的選擇很實惠,就是在超級強國之間游走,一方面利用英國向地中海擴張,一方面利用中國發展本國經濟,就是不公開表態。 但這讓奧地利跟法國的矛盾迅速上升,法國人這幾年也沒閑著。趁著英國跟中國打仗,西班牙陷入分裂。他雖然無法取得西地中海的霸權,卻大大擴張在這里的勢力范圍。 主要是北非,法國人迅速占領了阿爾及利亞沿岸平原,跟內陸沙漠地形相比,阿爾及利亞沿岸地區,是地中海氣候,降雨量尚可,發展農業條件優良,能用作耕地的土地超過一億畝,法國迅速向這里移民,在這里建立了殖民政府。 還向南滲透,在突尼斯跟埃及發生了沖突,仗著有英國支持,埃及牢牢控制著突尼斯,但法國商業資本大量向突尼斯滲透,并且通過威逼等手段,獲取了大量特權。 還通過塞內加爾河滲透到了西北非腹地,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法屬西非殖民地,原本在馬里建立過金礦殖民地的一些國家,都紛紛敗退,普魯士、奧地利因為瓜分波蘭問題,將這里的金礦殖民地讓給了法國,金礦已經開采殆盡,金礦周邊的土地卻開發了出來。 通過在西北非擴張,法國重建了自己的殖民體系,加上法國這幾年都相對平靜。國王路易菲利普的政治智商明顯比拿破侖高的多,不但爭取到了貴族的支持,也通過各種親民行為,獲得城市中產的擁護,內政穩定的情況下,本就比其他國家更好的基礎,很快就爆發出了勢力。 至少在大國中,法國的工業革命規模是最大的,工業生產僅次于英國,卻遠遠高于普魯士、奧地利等國。 政治上,一直堅持聯合中國,排擠英國的政策,目的是重建在地中海的霸權,戰爭結束后,在整個地中海稱霸已經不現實,可是跟中國溝通過之后,雙方確立了勢力范圍,中國表示尊重法國在西地中海地區的特殊利益,除非得到法國諒解,中國不會謀求在西地中海地區建立軍事基地。 戰后,法國十分積極的加入鐵甲艦的設計制造,現在木質帆船落伍,大家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法國人對重建西地中海霸權更有信心了。 但由于沒有經驗,出于成本考慮,大家都是在改造舊船基礎上試驗,比如將風帆戰列艦改為蒸汽動力,然后在船外安裝鐵甲,進行炮擊試驗等等。最后發明出了符合裝甲,通過軟木和生鐵的多層復合,達到硬度和韌性兼具的裝甲,將裝甲鉚接在戰艦上。 可舊式戰艦經過這樣的改造后,吃水量大增,不但影響了速度,而且影響了航程,軍事價值大大下降。 其中還有各種千奇百怪的試驗,制造出了各種怪模怪樣的戰艦,有的就是移動炮臺,但最終摸索到了正確的方式。 都發現,必須采用新式船體,比如民用商船中已經開始普及的鐵肋木殼商船,這樣的商船擺脫了對木制龍骨的依賴之后,設計上更加靈活,加入了中國的水密隔艙設計,載重量大大增加,更適合蒸汽動力艦船應用。 于是三國先后建造了一艘鐵肋木殼戰列艦,噸位上都超過5000噸級。之后法國人迫不及待的設計了第二艘,運行良好之后,一口氣又建了兩艘,裝備了總計四艘木殼鐵甲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