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至此引發了一場西歐大國對峙的危機,法國對抗英、奧兩國。 英國外交官和奧地利外交官迅速談判,商討一旦戰爭爆發,兩國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兩國民眾也群情激奮起來,就連英國民眾,都開始忘記了戰爭的傷痛,對法國的野心極度警惕,將路易菲利普稱作拿破侖,不過拿破侖這個名字在英國是貶義詞,在法國卻是一個褒義詞,法國人把英國的報道轉載回國,反而能夠引起民眾對國王的贊同。 此時奧地利人的情緒也十分憤怒,他們奧地利修鐵路,礙著法國什么事了,如此霸道。歷史上兩個民族恩怨不斷,國仇家恨,以及越來越凝聚的民族意識,讓奧地利人開始呼吁,所有德語民族,應該聯合起來,對抗法國。 法國人也不傻,一邊是英國支持奧地利,另一邊奧地利在聯合拉攏北德意志邦國,目前奧地利跟整個北方德意志并沒有分裂,梅特涅當年力主建立的德意志邦聯還在發揮作用,德意志邦聯會議召開,會議上除了普魯士沒有表態,幾乎所有邦國都同意支持奧地利,顯然拿破侖帶給德意志民族的傷害,讓這個民族在面對法國人的時候顯得尤為團結,另一方面,也說明奧地利仍然在德意志地區擁有最大的影響力。盡管沒有加入普魯士主導的關稅同盟,但哈布斯堡家族對德意志民族的號召力,依然強于霍亨索倫家族。 法國人也不傻,奧爾良王朝比拿破侖帝國靈活的多,立刻找上中國商談。雙方商談的地點很講究,在雅典。 一方面希臘國王是法國國王的女婿,一方面希臘國王又是中國皇子,這樣的聯系,就很耐人尋味。 中國對法國表示支持,甚至聲稱一旦發生戰爭,中國海軍將與法國聯合打擊英國海軍,但對派遣陸軍則表示慎重。希臘則表示,愿意跟法國結盟,希臘希望能得到艾奧尼亞群島,這個群島是希臘的領土,希臘獨立之前,被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里奪走,之后又轉交給了奧地利帝國。 雙方都合縱連橫,似乎一場戰爭不可避免,此時比利時又跳了出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迅速在英法之間來回奔波,比利時的獨立,是得到英法支持的,法國甚至出動軍隊打敗了荷蘭軍隊,才逼迫荷蘭人同意比利時獨立。但利奧波德的侄子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老公,比利時工業革命現在在歐洲發展的最好,甚至基本上已經完成工業化,而資本都是英國投資,英國資本是比利時最大的資本勢力。 通過跟英法的紐帶,利奧波德促成了英法之間的和談。 這場談判注定不會順利,因為雙方都很難讓步,如果矛盾那么容易調和的話,歐洲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戰爭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