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章 內政改制-《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章武元年的大漢王朝遠比往年任何時候都要平靜。

    冀州收復回來之后,劉備就再也沒有為接下來的戰爭做準備,朝廷開始了內政與外交的模式。

    一封封公文不僅往全國各地送去,自己治下也同樣在不斷轉達。尚書臺全力啟動,由于尚書令鐘繇去了青州,所以尚書令空缺。

    但三公錄事尚書,陳暮也輔佐著三公進行公文事務處理,因此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尚書臺徹底成為了轉運機構,真正的掌權者變成了三公府以及少府。

    劉虞時期,三公九卿成為了擺設,到了劉備時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陳暮的建議下,恢復三公九卿的職權,開啟了政務管理模式。

    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安撫朝中老一派大臣的情緒,恢復他們的權力有助于朝廷機構正式運行,同時也能讓劉備集團不需要再處理其它事務,否則養著那么多閑人明顯就是尸位素餐。

    從這一點上來看,劉備集團掌權和歷史上曹操集團控制漢獻帝掌權截然不同,這是因為劉備是皇帝,曹操是權臣,二者的立場不同,就代表了二者的掌權方式也不同。

    曹操不是皇帝,所以他必須把所有權利攥在自己手里。

    而劉備是皇帝,按照陳暮的說法,他只需要做兩件事——握緊錢袋子,控制刀把子。

    也就是控制財政和兵權。

    至于筆桿子,就交給別的大臣去做就行。

    三公九卿的職權得到恢復,冀州青州以及關中各地官員的派遣也提上了日程。

    這一點很好辦,最近這些年泰山學宮聞名天下,無數世家豪族一來為了家族子弟能有個好前程,二來間接抱上劉備的大腿,方便下注,因此紛紛把優秀子弟送往學宮讀書。

    學宮每四年一屆畢業生,如今已經發展十多年,優秀畢業生數萬,這些人有些被培養成了物理學家,有些被培養成了化學家,更多的卻是學儒學政,進入了青州政務臺,然后被分配到各地擔任低級官吏,管轄百姓。

    由于當時劉備只控制了青州和半個徐州,可安插的官員位置數量有限,而每年又有大量畢業生畢業,導致僧多粥少,因此就連三韓半島、日本九州島這些窮鄉僻壤,也有大量的學生被送過去。

    那些地方世家豪強子弟肯定不愿意去,去的大多數窮苦人家的學生,陳暮曾經承諾過,如果能在那邊干出成績,升遷速度要比大漢本土官員要快,以至于去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學生絡繹不絕,很快控制了三韓以及日本九州島各處。

    現在冀州和關中到手,需要大量的官員補充,在青州僧多粥少的環境下,現在空缺了那么多官員,自然很順利的就有了替補。

    而這些官員得到分配之后,陳暮就立即聯合三公九卿,開始推動政務改革,或者說,也不算改革,而是把青州的模式直接照搬過來,分出更多的職權部門,精簡官僚機構,明確他們的職責,減少尸位素餐的發生。

    陳暮打造了一個嚴謹的官僚體系,最上層的自然是三公九卿,俗稱為公卿集團,然后是三獨坐體系,原本的御史臺形同虛設,現在加入了青州監察體系,重設御史大夫,類似于后世紀委。

    首先是公檢法分離,設檢察機構,各縣立都察院,大理院,尉院。

    大漢的訴訟和審案權力在地方由縣尉和縣令控制,中央則是廷尉掌管,所以最高機構并沒有實行權力分離,也就是像后世出現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這樣的機構。

    因此對公檢法分離之后,就得重新進行職能分配。在地方上,剝奪各縣、州郡長官對于抓捕罪犯,調查案件的權力,改為各縣縣尉、各郡國中尉。

    這樣就相當于縣尉是縣公安局長,郡國中尉則是市公安局局長,還有州府都尉就是省公安廳廳長,一層一層,有上下級領導職能。

    而他們的最高權力領導則是九卿當中的衛尉,原來的衛尉職權很低,相當于守衛宮門的長官,宮中的禁軍由衛尉執掌,但如今改為掌管天下尉院,不再控制皇宮禁衛,相當于公安部部長。

    大理院就簡單很多,相當于后世的法院,負責審理案件,有縣大理院、郡國大理院以及州大理院,最高領導則是廷尉。

    都察院則負責刑獄訴訟,都察地方尉院案件查辦過程,確認無誤之后,由都察院向大理院提起訴訟,對標的是后世的檢察院,最高領導是光祿勛,也就是將光祿勛的職能提高到監察地方刑獄訴訟以及審查案件的問題。

    沒辦法,東漢的監察體系只有一個,那就是御史,所謂的地方刺史,其實就是被朝廷中央派過去的御史,所以刺史又被稱為御史,他們的上司就是御史臺,如果刺史發現地方長官違法亂紀,就會上書到御史臺,然后再由御史臺轉交到三公審核,最后給地方官定罪。

    如果將都察院的職能也放到御史臺去的話,那御史臺的權力就會空前膨脹,所以必須進行權力分割。公檢法的最高領導人對標的是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檢察院院長以及公安部部長,三法司平權,職務必須相當,所以就都由九卿擔任。

    衛尉和廷尉進行了權力變更,原本就與衛尉職權有些重疊的光祿勛,自然也要進行職權變更,因此地方都察院的職能就交到了光祿勛的手里,負責地方刑獄訴訟以及審查案件。

    除此之外,陳暮還新設立了監察院,最高領導是御史臺。

    監察院的職能就相當于紀委,御史大夫由一位三公兼職,三公的級別要比九卿高,這樣就能行使監察的權力,監督天下百官。

    這樣從公檢法方面,不管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層面,大家都基本同級,互相沒有領導職能。就不會發生權力聚集,有地方官員一手遮天的事情。

    而公檢法以及地方官吏又同時受到監察院的監督,監察院的最高領導又比公檢法的最高領導級別高,就相當于紀高官肯定要比公安局長官大是一個道理。

    如此就差不多完善了目前的公檢法,減少各地冤假錯案發生。

    聽上去這個體系似乎是抄襲后世共和國的官員體系,但實際上這是漢朝自古就有的三司體系。

    只是漢朝的三司體系并不成熟,地方上并沒有做到公檢法分離,只有中央有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組成最高三司領導,只負責重大案件,地方案件不管。

    而到了唐朝開始,我們國家的公檢法制度就已經相當成熟,公檢法逐步分離,有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這三名官員執掌,稱為三司推事。

    到明清時就基本完善,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組成三司,大理寺負責審案,刑部負責破案,都察院負責檢察。

    所以陳暮并不是抄襲后世共和國體制,而是將漢朝官僚體系,逐漸往明清時代發展。

    不要以為明清制度很落后,明清屬于封建時期的巔峰朝代,各類體制相當完善,特別是清代,整個官僚體系的運轉效率非常發達。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海淀区| 文山县| 郁南县| 玉龙| 定远县| 东安县| 江油市| 红原县| 绥德县| 蒲江县| 江津市| 梁平县| 桦川县| 宣恩县| 当雄县| 北碚区| 洪江市| 景德镇市| 孝感市| 天门市| 嘉兴市| 乌拉特后旗| 新兴县| 怀宁县| 盐城市| 临城县| 大荔县| 尼勒克县| 保靖县| 土默特左旗| 班玛县| 平和县| 合作市| 诸暨市| 重庆市| 竹溪县| 都昌县| 铜川市| 曲阳县|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