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铚縣會盟-《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初六,也就是周泰被擒的第二天,周瑜得到了消息,梧縣失守。
震驚之余,他只能急忙收縮兵力,往后方先撤離。
淮南地區這段時間正在下暴雨,導致孫策的大部分物資沒有跟上, 無法快速集結進行決戰。
天氣問題也是困擾古代戰爭中常見的一個情況,特別是黃河、淮河、長江流域。
因為汛期、雨季、地理位置等等原因,造成的天氣情況也各不相同。
比如黃河中下游汛期往往是在三到六月份,因為春夏時期黃河上游雪山融化,造成下游河水暴漲。
而淮河長江汛期則是在五到十月份,因為夏秋時節東南沿海氣溫高, 水汽蒸發后被季風吹到了東南沿海, 形成暴雨, 從而出現汛潮。
從這一點上來看,陳暮在六七月份就把曹操趕向淮北地區,未嘗不是利用這一點來拖延劉表和孫策的援助行動。
受到天氣因素影響,導致孫策的主力部隊沒有跟上,周瑜即便想跟陳暮掰掰手腕,也沒有那實力。
到九月中旬,孫策總算是北上到了沛國符離縣,這比原本的預定時間晚了七八天。
要知道,雙方其實離得并不遠,陳暮所在的梧縣位于后世淮北市東北方向,孫策主力部隊則是在后世蚌埠市一帶,雙方只隔了一百多公里。
作為廣袤的淮北平原,這些地方也不像廣西四川那樣山脈重重,道路很好早,兩三天的路程居然走了七八天。
由此可見,天氣的影響對于戰爭的影響有多大。
好在雖然受到天時不穩定的因素,但孫策還是在曹操被消滅之后抵達了預定戰場,雙方以睢河為界。
朝廷大軍由劉備為主力部隊,位于睢河北面的相縣, 由陳暮為偏師,位于相縣東南方向約四十公里左右的甾丘。
而曹操主力部隊則囤積于睢河以南的竹邑西北方向,也就是后世淮北市的濉溪縣一帶。
孫策的主力則在竹邑東面的符離。
這些地方其實就是徐州淮北地方,除了是楚漢相爭的主戰場之一,也是“優勢在我”的經典區域。
同時后世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戰爭徐州會戰主戰場也發生在這片地方。
不止是地形原因,更重要的是淮北為揚州門戶,若是被朝廷占據,孫策擔心朝廷會長驅直入,進攻江東。
因此他不敢冒險,必須北上在徐州一帶與朝廷決一死戰。
秋風蕭瑟。
睢河波濤翻滾涌動。
孫策的主將帳篷內,大小將領齊全。
除了蔣欽董襲徐盛呂范凌操等他征戰豫州淮北揚州等地招募到的自己勢力以外。
他老爹孫堅給他留下的黃蓋、韓當、程普、祖茂、朱治等人也在列。
大小武將二十多人,再加上周瑜和魯肅陸議等,人才濟濟。
雖然失了周泰,不過孫策還是意氣風發,手中拿著書信說道:“諸位,劉表大軍也已經北上,現在朝廷已經沒有了兵力優勢了。”
周瑜沉吟道:“雖然我們的兵馬人數已經與朝廷相當,但朝廷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 此戰我們必須盡快破敵才行。”
孫策四下掃視, 詢問道:“爾等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對敵才能擊敗敵人?”
周瑜說道:“必須破一路而再破其全軍,以點破面之。”
“公瑾的意思是?”
孫策目光看過去。
周瑜便指著他們手中的淮北地圖,說道:“伯符請看,我軍于符離阻擊陳暮率領的大軍。他的兵馬約有三萬之眾,而我軍有四萬,在兵力上處于優勢,若能破之,則可以迅速渡河,急攻相縣,配合曹操劉表,再破劉備。”
孫策思索道:“你是想讓劉表和曹操去正面硬抗劉備的主力大軍,然后等我們破了朝廷的偏師,再將自己當作偏師,匯合主力,對朝廷的主力大軍形成兩面包夾之勢?”
“正是。”
周瑜點點頭,這是打這場戰爭能夠勝利的最好戰術,相信朝廷那邊也是這么想的。
因為朝廷一開始對曹操有兵力優勢,所以集結一路主力,牽制曹操的主力部隊,再另外兩路迂回,把曹操打得大敗。
雖說窮則戰術穿插,達則炮火覆蓋。但戰術穿插迂回本來就是老祖宗的傳統藝能,古代行軍打仗,除了主力部隊以外,往往還有偏師做奇襲之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洛扎县|
郯城县|
扶绥县|
淮北市|
璧山县|
专栏|
汉源县|
石棉县|
山东|
永康市|
醴陵市|
皮山县|
大同县|
如东县|
信丰县|
承德县|
封开县|
湾仔区|
河北区|
吉林省|
乌拉特前旗|
义乌市|
邮箱|
南江县|
白山市|
高唐县|
大化|
延川县|
定远县|
安多县|
仙居县|
通海县|
蓬溪县|
扎鲁特旗|
勐海县|
青铜峡市|
泗水县|
出国|
如皋市|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