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體系-《戰國野心家》
第(2/3)頁
墨家的天志,是向前看,當理論不豐富而且內部體系不完善的時候,想要理解很難,因為人們很難接受不直觀的、需要邏輯的事務。
但是當墨家的體系逐漸形成統一之后,演變成現在的這個模樣,儒家唯一的優勢也就沒有了。
固然有禮可依,更為直觀;但墨家如今也有天志樂土可論,也是直觀。
如今方興未艾的法家,講究的是“不法古”,但是他們的目的性只是強兵爭天下,至于天下安定之后怎么樣,也只留下一句“不法古”,天下既定,爭天下之政便是“古”,可惜他們沒有描述將來到底應該什么樣,缺乏一個“主義”可供參照。
君言即法的基礎之下,“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卻又會矛盾的,君言即法,如何能夠做到君從法?這是法從君而非君從法,因為墨家在邏輯辯論上認為這是行不通的。
而二十年前商丘城下的墨家大聚,適著重解決了墨子所說的“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的問題。
這些話若是只取半句,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若只提半句,那就和君言即法沒有任何區別。
“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若只提此半句,又無法解決時代之下信息傳播速度過慢和物質基礎不足的矛盾。
是以墨家需要有自己的體系和邏輯,在邏輯之內,使得“民主而集中”,同時可以讓“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的同時,又能集眾義集權,以施政。
在物質基礎不足的時候,這是唯一一種可能變革“家天下”的手段。
若是一家一姓之天下,那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終究就是一句空話。墨家一直認為,以利導人,方為大義,讓天下人從天下得利,才能夠最終做到“天下興亡天下人必愿負責”。
這一切又需要開啟民智,是個漫長的過程。
這一切都在默默地進行,譬如吳起曾看到的村社里的人討論“是否給從宋國進口的糧食加稅”這種事,就是在鼓動民眾爭取自己的利益,明白此時的國到底應該是個什么。
這種看似沒有意義的事,最終才能潛移默化,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的時候,便會明白什么樣的制度才能保證他們自己的利益,才會去主動爭取。
墨家至今為止的一切政策和評論,又都緊扣“天下”與“利天下”這兩個問題,并無逾越,是故也算是做到了“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只不過此矩非彼矩。
墨家通過印刷術和辯論,牢牢地保持著“義”與“利天下”的解釋權,甚至于對于“英雄”這樣的詞匯,都讓市井間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定義。
于義與利天下,天下諸子如今莫能與墨家爭。
于天下財富總和的增加、生產力的發展,天下制度莫能與泗上相較。
于廣大百姓之利,墨家如今已經很明確地指出世卿貴族是蠹蟲,盡可能地團結了商人、手工業、農奴的利益支持,并且提出了一個沒有世卿貴族的樂土構想。
于文化制度,墨家終究是中原學派,與儒家爭得是“服喪三年”還是“服喪三日”;爭的是“視死如生”還是“節葬節用”;爭的是“黃鐘大呂”還是“下里巴人之樂”。歸其根本,那是內部的文化之爭,不是夷狄與中原之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永福县|
桦甸市|
青浦区|
新津县|
柏乡县|
会昌县|
兴山县|
澄江县|
甘德县|
峨山|
香河县|
嘉荫县|
天长市|
陇南市|
历史|
元氏县|
霍林郭勒市|
吴堡县|
宜兰县|
固安县|
牡丹江市|
建宁县|
诸城市|
闵行区|
迁西县|
扶风县|
永顺县|
乳山市|
普定县|
绍兴县|
云林县|
内乡县|
宝清县|
镇原县|
胶州市|
九龙城区|
乡城县|
青田县|
昌江|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