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沒安好心-《戰國野心家》
第(3/3)頁
一旦出兵的話,那就肯定是掃清宋國的舊貴族。
要么選擇放棄封地、用幾乎搶劫的方式贖買過來,以舊時代的小畝的畝產二十年贖買新的大畝,這和搶其實也差不多,但是說起來好聽一點;要么逃亡他國,沒收封地再分。
戴琮因為在貴族內部規則下并不可能攫取權力,所以他既然得不到,便要毀掉別人可能得到的。
因而他借用墨家的平等之義,在宋國鼓吹民眾選賢人為詢政院大尹,也就是跳開當年君子院的牽制,借用平民的力量上臺。
他也是看準了墨家暫時并沒有吞并宋國的心思,所以他可以借助自耕農的力量成為詢政院大尹,改組原來的君子院和庶民院,然后慢慢再收攏權力。
墨家需要一個戴琮穩定宋國的局面、和讓宋國這件事變為一場貴族政變,至少是掩耳盜鈴的貴族政變:連耳朵都不掩的話,楚魏就算不想管,也不好找理由;戴琮也知道墨家需要他,所以竭盡所能宣揚自己心在庶民的義。
事情一旦成功,大量的貴族要么完蛋要么逃亡,大批的土地空余出來,宋國的內部矛盾立刻就能解決,戴琮成為宋國的第一任真正的民選大尹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二十年前宋國政變之后的古怪制度,可謂是水到渠成。
禮崩樂壞,宗法制瓦解,一個分封的諸侯國需要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彌合整合一個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封諸侯以守其土,故諸侯有國、大夫有家。現在宗法制崩解、禮崩樂壞,國存在的法理又是什么呢?
在禮崩樂壞之前,貴族的是貴族的、君主的是君主的,除了貢賦和封建軍事義務之外,君主沒權利管貴族的封地、也沒權利在貴族的土地上征稅。
就像是魯國的那幾次政變,以及隳三都事件中各個貴族和貴族家臣的反應:貴族的家臣不是國君的封臣。
然而漫隨著禮崩樂壞,宗法制解體,諸侯國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
王權尚未集中、貴族權力依舊大,說這是一個國家,實際上四分五裂;說不是一個國家,可又在外部被看做一個國家。
原本禮法在,宗法制下,層層制約,君主只需要管轄直屬貴族,貴族管轄家臣,國家就能夠有效的作為一個整體存在。
宗法制的解體,造就的就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七穆亂鄭、宋三姓共政的局面。
尤其是宋國,由原本的宗法分封建制,轉為一種君主和大姓貴族共和的局面,互相制約,各自分權。
君主說話不好使,貴族內部也有矛盾,又需要維系一個君主的存在。
春秋之前的氏族制度、國野之別、國人干政的傳統,又使得國都民眾在政事上有發言權。
譬如二十年前的鄭楚戰爭,鄭國民眾反對對楚開戰,臨陣逃走全部被俘;比如當年因為外交政策被國人反對驅逐國君的行為種種。
于是二十年前,依照“小司徒有問萬民遷都、立君、會盟之責”為基礎,以宋國原本就有的三姓共政的貴族寡頭共和的基礎,弄出了君子院和庶民院。
當時搞的時候,就是為了君子院和庶民院將來有一天打起來,因為當時貴族的勢力還很強大、民眾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有什么樣的權力,一手操控的適弄出了將來必然要出現堂下何人狀告本官的局面。
現在使命已經結束,可適也絕對不允許宋國出現一個凝聚的政治體系,得換個辦法、符合現狀地繼續維系宋國只能自守不能集權的局面。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尚义县|
剑阁县|
肃宁县|
元谋县|
商都县|
常熟市|
永城市|
岢岚县|
扎鲁特旗|
北流市|
伽师县|
河曲县|
保靖县|
兴义市|
类乌齐县|
和顺县|
中阳县|
九台市|
沈阳市|
枝江市|
防城港市|
米脂县|
宁远县|
四会市|
宁乡县|
来安县|
合江县|
海伦市|
平罗县|
新宁县|
城市|
宜川县|
星座|
韩城市|
贡嘎县|
阳谷县|
佳木斯市|
江城|
南雄市|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