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新式城防,互為犄角,一些重要的要塞堡壘也有內城,但那是雙重堡,內部的火器能夠支援和壓制外面,兵力始終都是在平面展開的。 臨時修城的人即便不知道這些問題,卻也知道墨家攻城的手段靠的不是蟻附,而是炸、挖、爆這幾種。 甚至田仲守都明白,即墨城現在可能都沒資格被墨家用那種之字壕攻城法。 但他沒有選擇,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況且他也是田氏一族,興衰榮辱息息相關。 除了死守,再無他法。 ………… 和田仲守所想的并不相同,在膠州灣登陸的解懸軍沒有去攻打即墨。 短暫修整之后,兩個師的兵力不是向東北的即墨進軍,而是迅速轉向了西,朝著諸城攻去。 即墨沒有野戰軍團,四都之一的即墨的野戰常備軍都集中在諸城一線,用以和墨家在莒城的軍團對峙。 諸城、高密兩座城距離不遠。再往東北才是即墨。 即墨的野戰常備軍在諸城,也就意味著即墨沒有能力攻下墨家經營許久的膠州灣,甚至無力出兵野戰,更遑論攻取要塞。 臨時征召的市民農兵可以在嚴苛律令下守城,但卻不能攻城,這一點墨家早就知道。 早在墨子時代,墨家守城的時候也強調出城偷襲、趁著攻城不順利退兵的時候反擊。 但墨子訓練了備城門士,訓練專業的劍盾精銳,而不是依靠城中臨時征召的市民農兵。 有城墻作為牢籠,農兵市民還能夠遵守一下紀律。 若是出城野戰,根本難以成軍,沖出去可能就散了。 墨家高層對于戰爭的理解是和適一脈相承的,或者大部分軍官都是適的那一套下成長起來的。 他們看到的齊國,不是方圓千里、百二十城的齊國。 他們眼中的齊國,只是一支七萬人的野戰機動兵團守衛的齊國。 這支野戰軍團被消滅,那么齊國百二十城,就會像是脫掉了衣服的女孩面對自己的男友一樣,毫無防御能力。 只要齊國的野戰軍團覆滅,那么墨家就贏得了這場諸侯反墨之戰的勝利,哪怕韓、秦、趙還有兵力,那也沒有用了。 故而從一開始,這兩個師的任務就是配合莒城方向的解懸軍,攻下諸城、合圍在諸城對峙的七千野戰精銳和兩萬農兵,一點點吃掉齊國的野戰兵力。 一旦將這些人消滅,臨淄以東,齊國就拿不出一支野戰軍團了。 臨淄以東的城邑很多,至少三十多座,每座城里都能集結出幾百甲士,但是沒有用, 難以集結,分散在各個城中根本不能進攻。 不能進攻、不能野戰的兵力,只是紙面上的兵力。 是死的,不是活的,也是可以忽視的。 在膠州灣的兩個師分兵一個旅佯攻高密,主力則急行軍朝著濰水前進,意圖堵住諸城方向的齊軍后撤的路。 諸城方向的齊軍有七千常備軍,還有因為墨家攻楚而新征召的兩萬農兵,一共將近三萬人。 齊墨戰爭后,墨家搶占了莒城,這使得齊墨之間的邊境對齊國相當不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