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楊鳳年的數據很充分,監測到迎風坡有不少地方的年降水量達數千毫升,而背風坡降水量有的地方則只有百毫升,越往西降水量越少。 “如此,副熱帶高壓阻止水汽凝結成雨,東部的大分水嶺又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再加上西部海洋中來自南極地區的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造成了土澳如此干旱的三大主要原因,也就阻礙了我們大規模開發土澳。”楊鳳年來個結案陳詞道。 “不僅如此。”楊鳳年既有機會在帝國與高官們面前演講,也就多提幾句道。 “土澳的土地年代古老,不停地雨水沖涮,土地內養分流失嚴重,而土地自然增肥的三種方式有:一是火山灰;二是冰川運動對土壤底床的削磨;三是地殼緩慢提升,但這些在土澳幾乎沒有。土澳一沒火山二沒冰川三地質穩定,幾乎沒有地震,也就是說不能翻地,把下面的沃土翻上來。” 大家還是首次聽聞地震有好處的,無不稱奇。 ”土澳土地貧瘠,水中養分不足,河流不多,季節性變化大,淡水養殖業差。還有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鹽堿化,西南部的土壤中有來自幾百萬年從印度洋吹來的鹽分,內陸盆地中以前有與海水隔斷的淡水湖,水分蒸發后,湖水鹽度增高,干涸后,遺留的鹽分又被吹到東部地區,而東南部地區也好不了多少,由于地勢低,經常海水倒灌,海水退后,留下大量鹽分。 所以,沒水就無法讓鹽分降低,我們想種植更多的糧食是很難的,只有那些耐堿的樹木與牧草才能夠生存,這也是土澳合適放養牲畜而不合適養人的原因!” 他一系列的科技名詞說出來,實際上花費了帝國許多資金和人力研究才弄清的事實,顏常武首先拍掌,眾人也一起拍掌,以感謝專家的科普介紹,讓他們明白了為什么土澳縱使四面都是大海,也逃不過成為世界上最干旱地區的命運。 “所以,大家明白到解決土澳干旱的方法了吧?”顏常武問道。 頓時,人人心中霍霍而動,不約而同地望向了大分水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