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自決-《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1/3)頁
朝鮮戰爭后,張漢卿在黨內、軍內的威信上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基本上他對于朝鮮的將來有決定性的話語權。在如何對待朝鮮北部的問題上,張漢卿自有主意。
張漢卿可不想做晚清政|府,在中法大捷后還能簽定《順化條約》把越南拱手相讓!此時距朝鮮脫離“天朝大國”的宗主權還不到35年,后來和中國(特別是東北)有著相同的奴役命運,因此在本質上還未能脫離中華影響。
難得這個改變中國版圖的大好時機,不有所作為,對不起自己穿越這一回和10幾年來的辛苦!他幾乎在中日簽定條約的同時拋出了《朝鮮皿煮自決方案》,要以“皿煮”的方式,決定朝鮮北部政治地位的將來。
張漢卿對朝鮮的關注由來已久:從“端午節”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開始,到他們宣稱“孔子、老子是韓國人”,甚至大言不慚地拋出一個“東北主權未定論”等類同夢囈般的言論,還有韓國人給自己臆造的無比輝煌的歷史和無比廣褒的疆域等種種無恥之談或者說精神強大綜合癥。
從戰略角度上說,小國的生存空間要遠比大國來得有弱勢。自二戰以后,大國之所以成為大國,一要有人口,二要有戰略縱深,亦即面積。
像不富裕、軍事上相對弱小很多的中國在冷戰時也能游離于超級大國美國、蘇聯之外成為“大三角”中一極,人口與面積因素不容忽視。而曾經的強國英、法日、德則雖然經濟、工業強于中國,卻始終不能擁有中國所具有的大國地位。
二戰后雖然催生了許多獨立的國家,但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上的獨立卻始終未能成行,即使發達的小國,其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不是變大了,而是相對縮小了。
國家的擴大是有集聚效應的,像歷史上美國版圖的擴大、蘇聯的擴充和中國疆域的演化等。
比照一下,鮮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歷史上遭受過如此之多的侵略。
當中國強大的時候,總是渴望“不戰而屈人之兵”,只要八方來貢即可,甚至是只是一種只要名義上的、在經濟上損己肥人的所謂“朝貢”體制,而從不想到用武力征服敵人;
而當中國貧弱的時候,又總是期望用自己的軟弱文化“同化”敵人----筆者用同化這個詞,是實在感覺有些像阿q精神----不知是誰同化誰,反正歷史書寫到最后,無論是屢屢寇邊者,還是最終能入主整個中國的征服者,最后都成了被“征服者”,同時成了中國人。
像五胡亂華蹂躪北方幾百年,歷史學家稱漢族同化了鮮卑族;
南北宋時代屢受遼金欺凌甚至被蒙古滅了國,卻是尊元為正統,因為蒙古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另一個異族清朝代明而立,立刻滿族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不是說筆者不認同,只是用現代的觀念強加給古人,不知道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地下有知,會有何感想。
傳統上講到中國人,常用的代稱是“漢人、唐人”。“唐人”是中國強大時代對中國人的尊稱的延徙,而“漢人”則是民族的代稱,意義不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徐汇区|
大厂|
佛冈县|
锡林郭勒盟|
清水县|
精河县|
景德镇市|
阿勒泰市|
邹城市|
玛纳斯县|
郎溪县|
增城市|
宁武县|
黄冈市|
阳朔县|
密云县|
新巴尔虎右旗|
开阳县|
和政县|
互助|
门头沟区|
卢龙县|
密云县|
延吉市|
万年县|
花垣县|
曲阳县|
扎兰屯市|
五大连池市|
鄂托克前旗|
内乡县|
潍坊市|
铜山县|
洞头县|
东光县|
文化|
乐至县|
湛江市|
平山县|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