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注·安政五國條約:安政五年(1858),日本被迫先后與美荷俄英法五國簽訂的五個不平等條約】 因此,周布政之助稱椋梨藤太等親幕派為“俗論派”,自稱“正義派”。兩派對立便是由此而起。 由椋梨藤太主導的“俗論派”,大體上類似于“保守派”。反對任何攻擊朝廷和幕府的言行。 至于以周布政之助為首領的“正義派”,可理解為“革新派”。他們的主張是:“幕府?它有幾門大炮?”。 無怪乎他們那么囂張。 撫育方提供了充沛的資金。 村田清風的強力改革使長州藩的財政狀況獲得極大的改善,促進了生產(chǎn),增強了藩國的經(jīng)濟收入和軍事實力。 從第5代藩主毛利吉元執(zhí)政起,便一以貫之的重視教育的基礎國策。 長久的積累、沉淀,為長州藩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而今的長州藩,儼然已是兵強馬壯、人才輩出的西日本首屈一指的強藩!雖尚不足以與幕府分庭抗禮,但也可說是讓幕府忌憚不已。 長州藩的現(xiàn)任家督是第13代藩主:毛利慶親,自天保七年(1836)上位以來,統(tǒng)治長州藩至今。 毛利慶親的原名是毛利敬親,但因“偏諱”而改稱毛利慶親。 “偏諱”是武家社會上位者將自己名諱的一字賜給下位者,以建立主從關系。毛利慶親的“慶”字來自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 如何評價毛利慶親? 一言以蔽之:出了名的鐵廢物! 雖然村田清風是他一手提拔的,村田清風的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是他大力支持的,但這并不是因為他多么有遠見、才能。 他唯一會做的事情,就是高坐在大位上,一言不發(fā)地看著底下的臣子們討論。 待臣子們討論出來個所以然后,他就輕飄飄地說上一句“好,那就這樣吧!”。 因為毫無主見,從未自己拿過主意,他壓根兒就沒有一個成體系的思想理念,只會說一句“好,那就這樣吧!”,所以被世人蔑稱為“就這樣吧侯”。 當村田清風的改革主張受到廣泛歡迎時就重用他,當他遭受彈劾后,就任由他下臺——這就是毛利慶親的統(tǒng)治方式,主打的就是一個隨性! 長州藩的政治主張之所以會這么頻繁地反復,毛利慶親的“無為而治”可謂是居功至偉。 文久元年(1861),長州藩出了一個“睜眼看世界”的明白人、被譽為“荻城第一英才”的長井雅樂,他向毛利慶親呈交了一份長達四千八百字的建議書,即大名鼎鼎的“航海遠略策”。 其主要內(nèi)容大致可概括為:廢棄條約和攘夷皆為兒戲。不如積極接受條約,朝廷與幕府公武一致,師夷長技以制夷。 毛利慶親看完“航海遠略策”后,毫不出意外地說了句“好,那就這樣吧!” 如此,長州藩成了“公武合體”的擁躉——藩內(nèi)的“尊王攘夷派”自然是不可能接受這樣的。 于是乎,沒過多久,長州藩內(nèi)的尊攘志士舉起叛旗,在藩境內(nèi)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騷動。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正義派”領袖周布政之助的思想發(fā)生轉(zhuǎn)變,徹底倒向“尊王攘夷”,開始結(jié)交藩內(nèi)的尊攘志士。 長州藩的“正義派”和尊攘志士就此合流。 長州藩內(nèi)的“尊王攘夷”的呼聲占據(jù)上風后,毛利慶親又毫不出意外地說了句“好,那就這樣吧!”,來了個180度的橫跳,不僅徹底廢除“航海遠略策”,而且還聽從周布政之助等人的建議,勒令“奸邪小人”長井雅樂切腹謝罪。 一代英杰,就這么荒唐地送了命。 像毛利慶親這樣的蟲豸,怎么可能搞好政治呢? 在這一聲又一聲的“好,那就這樣吧!”中,毛利慶親被徹底架空,成了一個天皇般的吉祥物。 權力的真空自然會引發(fā)爭奪——“俗論派”與“正義派”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斗。 最終,因與尊攘志士合流而實力大增的“正義派”奪得了話語權。 “俗論派”勢微,藩國的軍政大權落到了“正義派”的手上。 雖然跟思想境界仍停留在封建時代的“俗論派”相比,“正義派”的政治主張要先進不少——但也不多。 如何形容“正義派”呢? 簡單來說:完全就是一群瘋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