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建造更大的軍艦,就需要更大的火炮。 實際上在南華的兵工廠中,早就開始制造大型火炮,甚至早在半年前,就已經(jīng)鑄造出了11英寸的達(dá)爾格倫炮,不過這種炮身重量達(dá)15700磅的前線滑膛炮,只是專門的外貿(mào)貨——除了10艘內(nèi)河“蚊炮船”外。太平軍一次就定購了多達(dá)30門, 用于南京等地的炮臺。 1863年歲末,在盛夏的驕陽下,南華灣炮臺,鋼制的滑動炮架上,一門炮身黝黑發(fā)亮的巨炮直指大海。 盯著這門采用多層層套的10英寸巨炮,朱先海的神情顯得有些得意。 “好了, 從今以后, 南華兵工廠就叫……克虜兵工廠了!” 為什么叫克虜,而無伯, 是因為這門炮的炮身采用的就是克虜伯式的多層管套式炮身,但是與大名鼎鼎的克虜伯大炮不同的是,它并沒有采用臥式滑塊炮閂,而是改用斷隔螺式炮栓。 這種由法國軍官杜斑鳩發(fā)明的蘑菇頭式斷隔螺紋炮閂密性優(yōu)越,它后部的間斷螺釘鎖定機(jī)構(gòu),密封后膛的環(huán)形油浸石棉墊,以及前部的圓形可移動“鼻錐”。發(fā)射時,在火藥壓力的作用下,鋼制機(jī)頭向后驅(qū)動,壓縮石棉墊,擠壓它,使其向外擴(kuò)張以密封后膛。從而解決了后膛的漏氣問題。 “開始吧!” 隨著一聲令下,110磅阿姆斯特朗炮的炮手與十英寸巨炮炮手同時忙活起來,在阿姆斯特朗炮手上了錘子砸動炮尾擰栓, 然后拼盡全力擰動阿姆斯特朗炮螺絲炮栓時。 10英寸炮手不過只是抬起垂直安裝在炮尾右側(cè)的手柄。抬起手柄時,它操作一個凸輪,迫使后膛逆時針旋轉(zhuǎn), 解鎖中斷的螺紋。然后炮手又用相同的手柄將整個后膛向后拉, 斷隔螺式炮栓就被拉到了左側(cè),露出了黑洞洞的炮尾。 “主公,這門炮神了,阿姆斯特郎炮要擰上十幾圈螺絲,才能取出炮栓,可它只用擰半圈,炮栓就打開了,然后它可以旋轉(zhuǎn)到不妨礙裝彈的位置……您瞧,到現(xiàn)在阿式炮,還沒有開始裝彈呢。” 丁聞濤指著10英寸巨炮,頗有些激動說道。 “上次,咱們用的要是這種巨炮,阿根廷人壓根就沒逃跑的機(jī)會,一分鐘至少能打出兩發(fā)炮彈!可惜了,咱們到現(xiàn)在才有這么好的大炮。” 無論是阿式炮,還是新型火炮都沒有助退結(jié)構(gòu),都是滑動式炮架,雖然有點兒原始, 但直到1890年代,艦炮、岸炮都沒有助退機(jī)。 “不可惜,要知道,現(xiàn)在世界各國還都在用著前裝炮呢?我聽說英國人因為阿姆斯特朗大炮容易炸膛,又下令重新研制前膛炮了,算起來,全世界用后膛大炮的,咱們可是獨一份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