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卷三 第269章 再造一個盛世帝國-《貞觀無太子》


    第(1/3)頁

    大朝會結(jié)束,可大火并沒有撲滅。

    就以這年代的技術(shù),想要撲滅這種程度的大火,屬實不易。

    昨夜大家做的其實也不是以救火為主,而是隔離火勢。

    說來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建城之初,他們就預(yù)防了一旦遭遇火情,該如何阻止大火蔓延的趨勢。

    所以火情才會被控制住,但要說到救火,那就沒辦法了,實在是能力有限。

    無數(shù)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火焚燒而升起的濃煙,皆是惋惜不已。

    不管是誰家的糧食,也著不住這般糟蹋!

    好在朝廷當即開了常平倉抑制糧價,否則老百姓更苦。

    魏征走出宮門,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搖頭嘆息:“若是在幾年前,這些糧食能活多少命?”

    眾人沉默不語,不管他們平日是否奢靡,但面對如此多的糧食毀之一炬還是心有不忍。

    到了下午的時候,初步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出來了,事情的起因乃是昨夜糧鋪掌柜在庫房里清點糧食,因為太過困倦,在庫房里睡著了,最終燭臺落地引發(fā)了火情。

    加上如今正值秋日,又有微風(fēng)助陣,最終也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而那掌柜,在知道釀成大禍后,也是后悔不已,最終為了撲滅大火而葬身于火海。

    如此一來,死無對證,這場震動了朝堂的大火,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說一千道一萬,民不舉官不究,哪怕是皇帝也沒轍。

    不過接下來,整個大唐開始禁絕糧食外流,這倒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支持。

    當王德全知曉這一消息時,當即派人將消息快馬送回了日月山。

    大唐一旦開始禁絕糧食外流,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大明王廷。

    畢竟大明王廷的糧食主要還是依賴從大唐進口。

    而大唐的糧食出口,其實也只有大明王廷。

    如此一來,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是士族的反擊。

    他們在用這種方式,警告大明王廷,莫要動他們的根基。

    李二知道么?

    李二其實是知道的,朝堂上又有幾個不知道?

    但歸根結(jié)底,他們是大唐的君臣,所思所慮,必優(yōu)先于大唐,這是前提。

    所以他們哪怕知道,也不會反對,這是立場。

    ……

    日月山,眾人暫且還不知道長安發(fā)生了什么。

    整個大明王廷還是一片欣欣向榮,大家伙的干勁兒都很足。

    草原上因為大量的人手投入進去,哪怕工程量很大,但也得到了一個穩(wěn)步的發(fā)展。

    其中,最顯著的便是德陽城。

    一是因為發(fā)展的較早,起步基礎(chǔ)要優(yōu)于其他地方,二是因為地理環(huán)境確實占據(jù)了一些優(yōu)勢,漸漸的,德陽城也就成了整個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

    當然,說是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其實也就和涇陽差不多,只不過是草原上少見城池才有這樣的錯覺罷了。

    這天,蕭鉞正在治下巡視,從李承乾任命其為德陽令以來,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經(jīng)歷都投入到了德陽城的建設(shè)中。

    眼瞅著德陽城一天天的繁盛起來,他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毫不夸張的說一句,德陽城之所以有此成就,和他是密不可分的。

    當初為了振興德陽城,他也是絞盡了腦汁。

    農(nóng)業(yè)行不通,不說誤了農(nóng)時,就算沒誤農(nóng)時,草原人的習(xí)性也斷然不會給你老老實實種地。

    畜牧業(yè)也不合適,連年的雪災(zāi)早就將草原上的畜牧業(yè)摧毀到了極致,除非有大量的投入,否則沒個三五年,很難回到當年的那個水平。

    最終,他將目光盯向了商業(yè)。

    他看重的是往返于大唐和日月山的商隊,幾乎每天都有商隊從他德陽城經(jīng)過,既然如此,為何他不從這些人身上找補一二?

    于是,他在城里修建了大量的客棧,酒樓甚至商鋪。

    草原人還沒有養(yǎng)成聚城而居的習(xí)慣,所以說,城里的這些房子,也沒什么人住。

    所以,城里的房子本來就略顯空蕩,而他改建成客棧、酒樓、商鋪后,往返于大唐和日月山的那些商隊也開始慢慢習(xí)慣了這里有個落腳點。

    人流量也漸漸開始多了起來。

    而一些精明的商人,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小城其實也有利可圖,于是紛紛去縣衙打聽街上的商鋪。

    也就這樣,慢慢的,德陽城才能在短短時間,有了今日的繁華。

    各式各樣的商鋪,也逐漸出現(xiàn)在了縣城之中。

    而周邊的那些牧民也漸漸發(fā)現(xiàn),他們生活中需要的一些東西,都可以來城里采買,而他們的牛羊,也可以在這里出售。

    在這樣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之中,德陽也就成了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

    看著城里人流如織,蕭鉞很是欣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人誠不欺我。”恰在這時,蕭鉞聽到一湯餅鋪有人感慨了一聲,一聽這調(diào)調(diào),便知是一讀書人,扭過頭一看,此人七老八十,儼然是半截身子埋進了黃土堆。

    “老丈此言差矣。”蕭鉞說完,就走進了湯餅鋪子,坐于老丈對面。

    大明王廷的桌椅,都是李承乾折騰出來的那些,倒也方便。

    老丈聞言,笑道:“小郎君可有高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青阳县| 潼南县| 洪湖市| 曲沃县| 西昌市| 孟连| 祁东县| 昔阳县| 定南县| 成都市| 邯郸县| 秦皇岛市| 巴林右旗| 桐庐县| 清原| 巫溪县| 吴堡县| 台北市| 耿马| 新河县| 隆化县| 靖宇县| 突泉县| 乐亭县| 巴楚县| 北碚区| 甘孜县| 潼南县| 望谟县| 重庆市| 永定县| 绥化市| 安义县| 宣化县| 广水市| 时尚| 辽源市| 高雄市| 彭泽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