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數(shù)十萬張嘴那是能吃人的! “通知在日月山的所有官員,火速來王帳議事。”李承乾說道。 李勤儉當下也只能點點頭照辦。 而等李勤儉走了后,李承乾卻是笑了。 對他而言,這是好事。 不多時,王帳之中,在日月山的官員悉數(shù)到位,就連蕭鉞都從德陽城趕了回來。 “今日,本王召集大家議事,想必其原因大家都知道了?還不知道的,這里本王就簡單說一下,一件事兒,大唐已經(jīng)禁止糧食出境了。”李承乾直截了當?shù)恼f道。 眾人聞言,不管是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頓時都是一臉的慌亂。 糧食才是人活命的根本。 “殿下,要不要派使者去大唐再商議商議。”王玄策聞言問道。 畢竟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這事兒應(yīng)該還有回旋的余地。 李承乾搖了搖頭,道:“既然大唐做了這樣的決定,并且是在沒有通知我們的前提下就做了這樣的決定,那說明他們一定有著充足的理由。” 商議? 商議個屁! 這就是他想要的結(jié)果好吧。 “可一旦沒有了糧食,治下數(shù)十萬人,該怎么辦?”王玄策說完,有些無力。 剛剛看到的希望,好像在這一瞬間,又破滅了。 李承乾卻是不悅地說道:“昔日,我們遇到過的困境比今日更難,怎么,這點兒小困難,就把諸位給難住了?” 這是他最怕看到的,大家都將大唐當做了退路,于大明王廷而言,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族,哪怕就是一個人,一旦有了退路的想法,那進取之心就一定不會再有以往那般強烈。 這也就是為什么項羽當年非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他要的就是斬其退路,一往無前。 眾人沒說話,他們其實也都是半路出家,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兒,當下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李承乾嘆了口氣,說道:“不管本王是什么身份,記住一點,大唐是大唐,大明王廷是大明王廷。 國與國之間,沒有親情可言,唯有利益! 縱使本王是大唐的太子,但也是歸唐以后,才是大唐的太子,但在這里,本王只是大明王廷的王。 昔日慕容順想和本王聯(lián)手,一道北上清君側(cè),本王為何不允? 本王很清楚,只要本王點頭,那么吐谷渾定會被大唐一鼓而下,但大明王廷卻極有可能元氣大傷,甚至一戰(zhàn)之后,徹底湮滅。 大明王廷的將士,也終將成為大唐覆滅吐谷渾的馬前卒,敢死隊。 當然,作為大唐的太子,本王會在這滅國之戰(zhàn)中,居首功,在千呼萬喚中,回到大唐,繼續(xù)當大唐的太子。 可在當時,本王的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大明王廷,所以本王拒絕了,大唐也失去了千載難逢的機會,爾等可明白?” 眾人點了點頭,這個他們都聽說過。 站在普西偌等人的立場來看,李承乾這事兒干得漂亮。 “縱使有一天,本王會帶著你們一起歸唐,但在那一天沒來之前,大明王廷就只是大明王廷,大明王廷可以和任何人建交,也有可能和任何人開戰(zhàn),這個任何人,同樣包含大唐。 你們也看到了,大唐說禁絕糧食出境,就禁絕糧食出境,姑且不問原因,就問一句,你們愿不愿意自己的咽喉處永遠有一只無形的大手給卡住?” 眾人搖頭,這誰愿意?李承乾繼續(xù)說道,“既然不愿意,那我們?yōu)楹芜€要派使者前去商議?他們能卡我們一次,就能卡第二次,第三次,難道次次我們都要卑躬屈膝的派人去商議? 記住,我們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國家,豈能將咽喉由別人掌握?難道說,這天底下除了大唐,就沒有第二個地方有糧食了? 至于說退路?我們從來就沒有退路,與其琢磨著隨本王歸唐,還不如好好想想,如何隨本王親手打造一個堪比大唐的帝國! 大唐是強,可那又怎樣? 再強大的大唐,那也是人打下來的,別人可以,我們?yōu)楹尾恍校? 繼承一個帝國,不如親手再造一個帝國! 區(qū)區(qū)斷糧,告訴本王,能不能解決!” “能!”眾人聞言,異口同聲的答道。 最早跟隨李承乾的那些人,甚至有種回到了當初的感覺。 當初便是如此,日月山要啥沒啥,可就是李承乾這樣不斷的刺激著他們的自信心,最終才有了今天的大明王廷。 見眾人這般,李承乾笑了。 斷糧,無所謂的,他要的是這些人重新燃起斗志。 是那種一往無前的斗志! 自從身份曝光以后,眾人心思變了,這會兒,好像又變回來了。 斷糧? 呵呵,李承乾真想說一句,斷得好! ------題外話------ 時間不夠,碼完第二章校對。 /91/91421/31238003.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