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送走燕王一家,朱元璋和藹的拉著周乾的手,給他介紹自己萬壽節收到的賀禮:“來,看上咱的什么東西,你就過來拿。” 周乾并沒有要,只說這些都是文臣武將的心意,該由朱元璋收著,他用不到什么。 朱元璋聽到這話,臉色平常,卻心里暗暗點頭,心道這小子還是個懂得謙讓之人,將來必成大事,自己可得好好的培養他,彌補十年的政務缺失。 他像個藏不住話的老人,直接帶周乾去一堆奏疏跟前,宣布道:“今后有時間你就跟咱一起批奏疏!” 此言一出,身后的內侍和周乾都是一驚,沒想到朱元璋會這么說,畢竟太子批閱奏疏都是到了能擔大任時。 要知道,周乾這才相認多久?還不到半個月啊。 到了奏疏前,朱元璋柔聲道:“坐下吧。” 朱元璋仔細看著周乾,見他神態自若,絲毫沒有慌亂之色,不由得偷偷歡喜。 他早見到過自己大孫做事,但是讓大孫觸碰奏疏,倒還是第一次,想到他說的農事,便從里面挑了關于農事這種奏疏遞過去。 “咱選個最簡單的奏疏,你可能也熟悉些,看看吧。” “是。”周乾拿起有關農事提議的奏疏看起來,隨后將奏疏又還給朱元璋。 “咱允許你批閱。”朱元璋拿了御筆遞給他:“批。” 周乾看了看奏疏內容,搖搖頭將筆放下,沒有批閱。 對于周乾這做法,朱元璋并未怪罪他的意思,反而耐心的道:“咱想著你這些年在外,過幾日讓你跟著你爹去批閱,但咱又喜歡你喜歡的不得了,就打算自己教。 可是,你為何不批啊?” 朱元璋只當是這孩子不會,問完就后悔起來,自己這不是明擺著讓長孫為難嗎。 他自責自己,為何多此一問。 長孫不過是剛相認,現在正名都沒有正名,奏疏不會批閱很正常,民間生活多年,就算之前有底子,但又能記得幼年多少,對奏疏膽怯不批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后周乾的回答,卻讓他心里為之一振,刮目相看。 周乾平靜道:“這幾日,我與五叔都在暖棚,看到暖棚里的農戶播種,栽苗,引水灌溉,體會到十分辛勞。” 說罷,周乾又笑了笑:“平日里總是說農乃國本,農事既是第一大事,朝廷仕子也總在奏疏里說民以食為天。 但是又有幾個人肯脫下官袍去田里耕作?不去體驗百姓辛勞,怎么會做到感同身受。 不體會百姓的苦,提出的農事措施皆是紙上談兵,又怎么能制定出合適的農耕之政呢。 都說讀圣賢書,平天下事,可是這句話是否完全對?若讀圣賢書的人可以讓百姓安居樂業,那孔子孟子不該早讓天下太平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