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有一本氣運天書正文卷第三百一十五章藍星戰法,佛音擾局正如武威老王所料,烏蕃前軍大潰,戰場局勢已然被夏軍掌控。 深陷伏擊圈,而且是第一次遭遇夏軍這等強敵,猝不及防之下很難逆勢翻盤。 每當有頭頂戒疤、身披袈裟的高僧試圖誦經提振士氣,立刻就會被人均宗師的機動小隊盯上斬首,這是根據大散關前線的軍情反饋臨時所設。 有些實力強勁的僧將表現突出,身邊聚攏幾十上百名僧兵奮力拼殺,如同硬扛巨浪的礁石堅毅頑強,但這并不能改變潰敗大局。 當一萬玄甲騎風云席卷,當身經百戰的大夏禁軍開始結陣剿殺,剩下的烏蕃前軍再也沒有抵抗之力。 夏軍是虎狼,數千敗兵便是驚慌失措的羊羔,被隨意驅趕。 這種場景很多夏軍大將非常熟悉,為兵家常用戰法,驅兵掩殺。 通常是前陣擊潰敵人,隨后驅趕裹挾敗軍沖擊后方中軍,亂其陣腳。 很快滑稽的一幕出現了,剛剛沖出峽道趕來支援的烏蕃中軍,又被敗軍堵在峽口進退不得。 “快跑!” “護送本爵離開這,賞銀千兩,賜予族姓……” “滾開,滾開!你們這些賤奴,快讓我們進去!” 一些敗軍中的貴族被擋住去路,或是許下好處或是瘋狂咆哮,有的還拿起武器對準友軍。 他們被夏軍嚇破了膽,不敢回頭,只能欺負自己人。 烏蕃國階級分化根深蒂固,農奴、平民、官紳、貴族一級一級身份鮮明,貴族在烏蕃國就屬于不可動搖的特權階層。 就算是佛道再興的今天,大部分僧人乃至佛修都沒有貴族地位高,因為烏蕃國貴族一定是“信佛”的。 佛法能夠弘揚一域,貴族出力不小,可謂是最殷勤虔誠的階層,于是烏蕃國建立后自然而然延續了貴族特權政治。 貴族領主堵在峽道口,支援而至的中軍士卒殺不敢殺,打不敢打,甚至不敢有太多的無禮之舉。 一時間,擁有完整建制的數千人也被敗兵沖擊大亂,如果夏軍乘勝猛追說不定會取得奇效。 只是現在這種混亂局面,追擊太深兩軍廝殺在一起,己方勢必出現更多傷亡,不確定因素也會更多。 廟算勝局已定,夏軍指揮選擇的是穩重剿殺。 身披兩三層甲胄的重步兵于前排列陣,再有力量最強的持戟士手持大盾如墻而進,如此霸道不講理的橫推,烏蕃軍根本無法沖出峽道立足。 夏軍騎兵沒閑著,他們壓陣后方,一部持弓弩向內拋射,一部則是快速下馬按照預定部署登上兩側山體。 縱覽夏軍各部的全局調動,十分從容合理,每一營每一衛都處于默契配合的狀態。 沒有前突太深被圍的,也沒有滯后拖延處于閑置的,戰力時時刻刻充分發揮。 若是如同岐黃山一戰外圍有諸國哨探,就能清楚觀察到夏軍大將身邊都有一位道官跟隨,而道官拿著特制陣盤,時時溝通交流。 整個戰場的軍情似是一張大網,密集串聯,最后匯總于后方的中軍指揮部。 除開緊急情況是將帥臨陣決斷,大部分調整部署還是由諸位參謀提供最佳建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