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沒錯,數日之前,魏王李泰一狠心,服下了武娘子留下的那枚「無上佛丹」,頓時整個人就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那種蝕骨裂皮的感覺,整整折磨了李泰一個多時辰。 吶喊、翻滾、狂暴、殺戮...... 整個魏王府都被李泰折騰的不像樣了。 等他無法再從「無上佛丹」中吸納能量之時,才漸漸平息了下來,李泰的境界就直接躥升到了「太乙金仙」中期。 甚至李泰都覺得,這應該遠不是他的極限,因為在他的「丹田」之中,尚有一小半的「無上佛丹」殘存。 李泰的感覺沒有錯,只是他沒想到的是,在剩下的一小半「無上佛丹」之中,不僅僅蘊含著能量,更有著當年那位絕世大妖的一縷殘念。 可惜,李泰此時的修為是飆升了上去,可他的肉身卻太過孱弱了,遠遠無法滿足這位大妖復活的需求,他也只能繼續隱忍著。 「青雀,這大唐的皇位是朕的,更是滿朝臣工和天下百姓的。朕如今要將它傳給雉奴,這不僅僅是朕的決定,更是眾臣所望、百姓所望,你待如何?——」 不知何時,李世民的手中竟然多了一把寶劍——「龍泉劍」? 這把寶劍,原名叫做「七星龍淵劍」,為了避老爹的諱,到了李世民手中就更名為「龍泉劍」。 李世民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把寶劍是從哪里來的,自從他從軍之后,就一直跟在他的身邊,直到登基為帝,才被奉在宗廟。 不想,昨日大祭拜之時被李治看到了,告知老爹這可是一把后天高階靈寶啊,擺放在宗廟太浪費了。 于是乎,李世民就又把這把久違的「龍泉劍」給拿了回來。 「父皇,皇家傳位,立嫡立長,如今有太子大哥在此,亦嫡亦長,且監國多年未曾有過疏漏之處?!? 「父皇如果執意將皇位傳給小九,不說文武百官會如何、天下百姓會如何,單單我李泰就不服?!? 「您不是想掃除魔族,還我大唐朗朗乾坤嗎?憑什么就只有小九可以,我李泰照樣也可以做到——」 看著李世民手中的「龍泉劍」,李泰卻更加的「興奮」,雙瞳之中再次泛起兩團烈焰。 「哈哈哈,倒是朕小看了你。你李泰名為你大哥力爭皇位,卻也難掩你自己的野心啊?!? 「青雀,你的確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惜,你太過心胸狹窄了。若雉奴為帝,你等兄弟只要不犯十惡不赦之事,自然能夠保得一世榮華?!? 「若你青雀為帝,恐怕朕這些子嗣,未必能留下幾個吧?罷手吧,今日是雉奴登基之日,朕希望你能夠像你大哥、三哥那樣,安心輔佐雉奴,否則,朕寧愿替雉奴做一次惡人——」 這些年遠離朝政,倒是讓李世民將自己的諸多兒女看得更清楚一些。 長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四子李泰,這三人若放在穩固且太平的朝代,絕對都可以成為守成之君。 而九子李治,卻有著其他皇子都不曾有的睿智、胸懷、眼界和霸氣,就算是自詡「天可汗」的李世民,都覺得幸虧這是自己的兒子??! 三十五年前,李世民或許更多的是為了自保,或者為了去爭奪那個位置,殺兄弒弟。 他卻用三十五年的「貞觀盛世」,來為那場殺戮做注腳。 如今,自己要將皇位傳給眾望所歸的皇九子李治,如果青雀真敢就此放肆,李世民不惜再舉屠刀。 可是,虎毒不食子啊,「龍泉劍」飲過無數敵手的鮮血,難道今日真的要揮向自己的兒子嗎? 「哈哈哈——好,父皇,您是四海敬仰的‘天可汗,為了那個位置 ,您殺的人還少嗎?」 「聽人說小九曾經說過一句話,‘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父皇,希望您不要怪罪青雀。」 突然,站在金階之下的李泰,一雙瞳孔再次跳動起兩團駭人的火焰,面目變得猙獰了起來,一雙利爪從袖子中探了出去,直奔金階上的李世民而去。 這是真要弒君,還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爾敢——」 「護駕——」 雖然距離很近,李泰的發難又迅捷無比,可惜,當他一踏入「含元殿」中,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先是李承乾雙掌一措,一左一右直接攻向李泰的側翼,想來一個「圍魏救趙」。 李承乾也看出來了,自己恐怕遠遠不是此時李泰的對手,卻也想拖延一刻,好在九郎就在旁邊的偏殿,應當很快就能過來。 李泰的身后,羅通和秦懷玉,早就準備著呢。 可惜,進「含元殿」他們兩個是不能攜帶兵刃的,就算能夠直接召喚出來,在這種場合使用兵刃,總是于理不合。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局限,如果換做李治,卻永遠不會這樣想。 「轟——」 李承乾的雙掌打在了李泰的身上,分毫未傷,甚至連李泰向前的趨勢都沒受到一絲影響。 羅通和秦懷玉二人,總還是慢了一步,倒是站在武將之首的李靖,輕飄飄一掌影響了李泰攻擊的方向。 可是,真正與李泰對上一掌的,卻是護在李世民身前的老太監張阿難。 「你是何人?——」 老太監張阿難,居然一掌將「太乙金仙」中期的李泰給震了回來? 法力受損、氣海浮動,連一雙手臂都疼痛不已,李泰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方才與自己對掌的,竟然真是這老太監? 「你又是何人?——」 這個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一道身影憑空從老太監張阿難的身后轉了出來。 不是晉王李治,又是何人? 「晉王......不、不,陛下,您下次能不能別拿老奴來做筏子?。磕故菦]事,老奴這身子骨可受不了啊......」 原來,李治早就到了,就憑他的修為和神通,李泰還在「大明宮」外他就感覺到了。 只是,今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有些事情,還是要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處理的好。 就算李治個人再厲害,既有父皇的賞識,又有軍政兩屆的重臣擁護,可別忘了,太子李承乾那可是實實在在監國多年啊。 就算是魏王李泰,比他李治在朝中的人脈和根基都要深很多。 如果單憑武力去壓服眾人,就算是他李治坐上了那個位置,難道說,也需要他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去抹平今日所行之事的影響嗎? 「玄武門政變」,殷鑒不遠啊。 李治早已來到了「含元殿」中,只是他隱匿著身形,滿朝文武的眾生相盡數落在他的眼中。 父皇內心的矛盾,對親子的愛好及殺伐決斷,李治看在眼里。 大哥李承乾的顧全大局,護衛君父的決心和舉動,李治也看在眼里。 倒是眼前的魏王李泰,讓李治「大開眼界」。 「太乙金仙」中期,滿滿的佛氣,卻又夾雜著濃烈的妖氣,居然是佛妖雙修之人? 「哈哈哈,李治,小九!既然大哥不要這皇位,父皇又執意讓你來坐這皇位,你可敢跟本王在這‘含元殿上一絕高下?——」 看到現身的是李治,李泰滿腔的怒火,似乎都忘了剛才受到的教 訓。 不是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是此時的李治,儼然皇袍在身,隱隱有著帝皇之氣。 「雉奴,既然青雀要同你一戰,你就滿足他吧。朕不知道他從何處得來這身邪功,你......」 沒等李治答復呢,一旁的李世民卻替他做出了決定,只是那欲言又止的樣子,讓李治看著莫名的心疼。 「父皇,四哥只是一時想不開而已,您不用擔心也不必傷心。說來兒臣常年不在家,倒是很多年宮內的大比都沒能參加。」 「今日也是新年的第一天,當著父王、大哥和文武百官的面,兒子就同四哥切磋一番,算是彌補一下那些年兒臣的缺席吧。」 李治伸手輕輕地攏了攏李世民的后背,示意他自己知道該怎么做,并給了金階之下的大哥李承乾一個放心的眼神。 「哈哈哈,好,李治,如果今日你能夠當眾贏了本王,本王將不再阻止你登基;如果你不是本王的對手,哼,還請父皇另選賢能吧?!? 看到李治竟然真的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魏王李泰頓時心花怒放,閃身形出了大殿,縱身來到「含元殿」之上。 「雉奴,哎......」 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知道再多說已是無益。 看著李治和眾文武出了「含元殿」,而他李世民卻一屁股跌坐在龍椅之上。 九五之尊,面南背北,何等威風,何等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