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大家,您微服私訪,感受如何?” 邊讓接到蔡邕后,沒有往郡守府去,而是直奔新修建的驛館。 “嘆為觀止!” 蔡邕捏著頜下一縷山羊胡,滿目驚喜地道:“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東郡,竟然可以創造這樣的奇跡,它的繁華已經不輸長安,或許要不了多久,便會比當年的雒陽還要繁華。” “哦?” 邊讓雖然料到蔡邕會給予好評,但卻沒有想到,他對東郡的評價竟如此之高,甚至是在拿雒陽、長安來做比較。 要知道,長安可是現在的帝都,雖然衰敗了上百年,但也因為小皇帝的原因,得以快速發展,漸有繁榮之狀。 而此前的雒陽可是百年帝都,經過數位皇帝的修繕,早已經成為整個大漢的核心,拿一個小小的東郡與雒陽比,實在是令人詫異。 邊讓驚喜不已,但依舊比較鎮定:“蔡大家,您的評價會不會太高了,畢竟這里只是東郡而已,而且劉郡守赴任也不過一年有余。” “嗯。” “的確如此。” 蔡邕首先肯定了邊讓的話,但隨即便話鋒一轉:“不過,東郡各郡縣已經具有繁華之象,最令人欣慰的是,東郡各縣盡皆如此,而非只是一個濮陽。” 要知道,不論是長安也好,亦或者是雒陽也罷,他們強的只是一個縣城而已,至于關中、河洛的其余縣城,則是相對衰敗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雒陽也好,長安也罷,全都是靠虹吸周邊縣城的人口、資源等,才勉強發展壯大起來的。 這樣的模式固然可以打造一個極其繁盛的縣城,但卻永遠沒辦法與東郡相媲美,畢竟東郡的每個縣皆是如此,它是靠著管理模式的先進,來促進它的內生動力。 這便是二者真正的區別! 蔡邕深吸口氣,內心不由地閃過萬干感慨:“若是我大漢的各郡縣,盡皆能如東郡諸縣一般,天下又何至于此?” “最難能可貴的是......” 蔡邕說得是越來越起勁兒,甚至眼神里綻放著光芒:“劉郡守非常重視教育,竟然已經恢復了庠序,想要將適齡的孩童全部送入庠序學習。” “羊耽與某說,劉郡守以為天下大亂的根源,在于人心喪亂,因此欲匡扶漢室,首在取人心;而人心之本,在于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 “此言甚善!” 蔡邕激動的恨不能跳起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教育只有從孺子抓起,才能真正令其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 其實,自從答應了劉鑠,幫忙搞定蔡邕的書籍,邊讓內心還有些打鼓,總感覺這種剜人心頭肉的事情,不太好做。 但是現在...... 聽到蔡邕如此盛贊劉鑠的教育事業,他立刻信心倍增起來,當即眼珠子骨碌一轉,趁熱打鐵,試探性言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