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當這八個出現的那一剎,不僅僅各大世家豪族沸騰了,甚至連全縣城的百姓也跟著沸騰起來,有識字者喊了一嗓子,老百姓立刻云叢呼喊。 喊聲震天徹地,一波強過一波,一浪高過一浪,它激蕩在空寂的富強縣上空,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經久不息。 最終! 還是在邊讓足足擺手示意了良久,老百姓沸騰的聲音,方才逐漸平息下來:“揭幕畢,且請東郡郡守劉鑠,致辭發言。” “劉郡守!劉郡守!” “劉郡守!劉郡守!” “劉郡守!劉郡守!” “......” 在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中,劉鑠朝著眾世家豪族拱手致敬后,方才舉步走向了演講臺,對著自制的擴音器,朗聲道: “鄙人劉鑠,任東郡郡守已有一載,經歷十萬黃巾圍城,又納數十萬黑山賊為民,招商引資,大興土木,融資百萬錢有余,方才有今日之東郡。” “東郡之繁榮昌盛,非鑠之功,乃諸位之功。” “......” 劉鑠開篇簡單介紹了這一年的情況,而后把東郡成功的功勞,大大方方地分給了兗州各大士族、商賈,甚至還有八大縣每一個鄉民。 “我劉鑠曾言,天下大亂之根源,在于民心喪亂,因此欲匡扶天下,必先取民心;而民心之本,在于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 “鑠年幼時,曾有幸讀過《管子》,里面載有一言,某至今記憶猶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沒錯!” 言至于此,劉鑠極其肯定地點點頭:“鑠治東郡,僅此一言,先安民,解決衣食住行,而后可以知禮節榮辱。” “此二者決不可顛倒,必須要先安民,解決衣食住行,而后才能知禮節榮辱,因此在某而言,《管子》全篇,不過是在講安民。” “管子相齊桓公,佐周之政,匡扶天下,處處為百姓著想,安定民心、民生,才能有后來的齊公霸業。” “《管子》全書約有15萬多字,而‘民’之一字,約有1200處,可謂高頻出現,并重視民心順逆,‘民心’23次,‘順民心’4次,‘民意’3次。” “毫不客氣地說,《管子》通篇都在論民心,謀民生,談民事,順民意,要以民心為心,以民意為意,一切以民心為出發點。” “《史記·管晏列傳》稱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 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