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將軍,太傅已變,大將軍如今當速速請天子南幸許都,然后調各郡外兵,集合天下兵馬以討司馬懿,如此大事可定矣!” 曹爽聽了桓范的話,皺眉搖了搖頭,等桓范下馬來到面前,他才反駁道: “且不說隨駕士卒家眷盡在城中,軍無戰心,孤與諸弟全家妻兒也盡皆困在城中,孤豈可棄之不顧,投他處求援?” 桓范聽了這話,搖了搖頭,力勸曹爽道: “匹夫臨難,尚欲存活!今大將軍身隨天子,號令天下,誰敢不應?豈可入城自投死地?” 曹爽聽了這話,心中又打起了架,仍然不能下決定,只是皺眉搖頭嘆息而已。 平日里,在日常政事上,有何晏、丁謐、鄧飏、桓范等人相助的他雖然偶有決斷,但今日的他心神大亂,家眷都被困于城中,竟變得格外猶豫了起來。 桓范此刻心急如焚,他又接著勸道: “大將軍,此去豫州許都和安邑侯毌丘將軍匯合,不過數百里路程,士兵即便略有怨言,有天子和您鎮著,也不會發生嘩變。再加上有安鄉侯別營兵馬,近在闕南,呼之即至。大司農之印,老夫亦已帶在身上,大軍糧草亦無憂矣。大將軍可速速出發,若遲則休矣!” 曹爽此刻心亂如麻,根本無法冷靜思考,他閉目搖頭道: “諸位不要如此急躁,待孤細細思之。” 就在眾人爭吵不決之際,司馬懿所派遣來的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二人也抵達了大營。 曹爽只以為與夏侯玄交好的二人與魯芝、桓范等人一樣,是來好心報信,并沒有料到他們是司馬懿派來的說客。 當然,許允、陳泰二人的本意也并非是要害了曹爽,他們此時也認為司馬懿素有德望,斷然不會貿然殺害宗室大臣。 “太傅只是畏懼大將軍權柄過重而已,不過是要削去大將軍兵權,別無他意!” “玄伯所言甚是,以允之見,大將軍可早歸城中,切不可攪動天下、使吳蜀有機可乘啊!” 原本已經有意采納桓范意見的曹爽,此刻聽了二人的勸告,心思又被擾亂了,更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只見遠處來了一位膀闊腰圓、滿面胡須、身披重甲的壯漢,此人正是曹爽一直看好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只是曹爽并不知曉,一向忠心的尹大目此刻也被司馬懿偽裝的和善給說服了。 尹大目下馬來到曹爽面前,擦了擦額頭上因縱馬疾馳而滲出的汗水。 曹爽心想,這尹大目一向憨厚老實、忠心耿耿,他的話也許更為可信。 曹爽拍了拍尹大目的肩膀,詢問尹大目道: “尹校尉,不知太傅他究竟意欲何為,還望君如實相告。” 尹大目又抹了一把額上的汗水,這才回答曹爽道: “太傅在北岸,指著洛水發了毒誓,想來應該并無他意。另外,我這里還帶了蔣太尉的一封親筆信。依在下之見,大將軍可將兵權上繳,早歸府上,仍不失為萬戶侯,上可保國家安寧無事,下可護佑妻兒家眷。” 曹爽聽了尹大目的話,深以為然。 他想,那司馬懿既然已經指著洛水發了毒誓,想來此事應該不會作假。 他急忙拆開了蔣濟的親筆書信,確認確實是蔣濟的筆跡后,他這才覽目望去。信中所說的果然大致與尹大目所說無二。他又想,蔣濟為人一向信守承諾,且為文皇帝、明皇帝看重,與曹家也頗有淵源,如今在信中如此保證,足見其言不假。 只是,自己就這樣交出兵權,之前的奪權、改制,所做的一切努力,豈不是都將付諸東流了? 桓范見曹爽好像又有了動搖,急忙勸告說: “大將軍,如今形勢危急,休聽外言而入死地啊!” 曹爽閉上眼睛搖了搖頭,他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 “此事事關重大,容孤好好想一想吧……” 曹爽意不能決,拔刀在手,孤身一人來到了洛水南岸,他遙望著洛水,止不住的嗟嘆尋思。 恍惚間,他想起了自己兒時,父親曹真教導自己兄弟兵法武藝的場景;還有少年時,自己與先帝、還有曹肇曹長思、燕王宇等人游獵京郊,談文論兵的日子;他也想起了自己和曹肇、何曾、畢軌、李豐、夏侯玄等人在東宮扶保先帝正位的經歷;最讓他難以忘懷的,還是先帝臨終時對他的殷殷期盼與諄諄囑托。 人生數十年,就這樣匆匆而過,昔日的自己也曾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沒想到今日自己卻面臨如此困境。 當真是人生如棋,不可逆睹。 曹爽自黃昏立于河畔,神傷流淚,直到傍晚,終是狐疑不定,不知該如何抉擇。 就在這時,一個溫煦柔和的聲音喚醒了曹爽的幻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