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找我幫忙? 李裕笑著說道: “我最近挺閑的,啥事兒啊王叔?” 修建民宿時,王勝利這個村主任跑前跑后,現在人家過來尋求幫助,自然不能拒絕。 王勝利從衣兜里掏出一包煙,抽出一根遞向了李裕: “是一些年輕人才會做的活兒,我這老胳膊老腿的,搞不明白。” 年輕人才會做的活兒? 村室的打印機不會又壞了吧……李裕擺了擺手: “我不抽煙,您有啥直接吩咐就行了。” 王勝利把煙收回去,剛要自己點上,才想起這是在落滿枯葉的林子里,便把煙放回煙盒,慢條斯理的說道: “咱殷州有做粉條的傳統,往年剛把粉條做好就有人來村里收購,用大車拉到外地賣,但是今年沒人收了,家家戶戶做的粉條賣不出去,集市上賣粉條的比趕集的人都多……你腦子活泛,能不能幫忙在網上打開銷路?” 您可真看得起我,要能在網上打開銷路,我也不會閑得帶狗子來揀栗子了……李裕心里嘀咕著,覺得粉條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自打315晚會上曝光某地的粉條用木薯代替紅薯以次充好,甚至還添加明膠,整個粉條市場就崩盤了。 外地人不再進購,消費者就算買,也不再選擇中原生產的。 而今年紅薯豐收,家家戶戶都憋著勁兒打算多做點,準備過個好年,但沒想到銷路到現在都沒打開,把王勝利愁得都嘴上起泡了。 李裕試探著問道: “王叔,咱不能找個主播幫著帶貨嗎?” 這兩年主播帶貨那么流行,要是形成品牌,找主播帶貨,銷量應該不愁的。 他對這方面不了解,也沒在直播間買過東西,只是看新聞,動不動一小時賣出五十萬件什么的,這種號召力用來宣傳三農產品,還不是小菜一碟嘛。 “小李啊,你是不知道那幫主播有多狠吶!” 一說起主播帶貨,王勝利飽經滄桑的臉上更是掛滿愁容。 村里雖然中老年人居多,但也看抖音,知道主播帶貨,這次紅薯粉條滯銷,他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網上那些助力三農的主播們。 覺得他們一口一個“家人們”,像是自家的孩子一樣親切。 但談合作時,這個所謂的自家人就變了臉色。 “村里的粉條批發一般都是八塊一斤,那些主播覺得便宜,打算定價到十塊一斤。” 聽到這話,李裕疑惑的眨了眨眼: “這是好事兒啊王叔,你咋不答應呢?” 王勝利啐了一口: “可他們要抽八塊錢的傭金,只給我們兩塊,然后我們還得負責包裝,負責包郵,負責退換貨處理……咱殷州過去鬧蝗災挺厲害,我年輕時也經歷過幾次,但這些主播,比蝗蟲過境可狠多了。” 李裕:“……” 過去沒了解過直播帶貨,只知道是新的商業模式。 現在看來,有些主播仗著粉絲多人氣高,為了利益不顧大家死活,明顯在刨商業的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