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魏延帶來的是淮南方面的消息。 事實上,孫策還沒有撤出荊州,張繡就提前安排了斥候和暗哨前往袁術的大本營。 原本還擔心可能被發現,沒想到探子輕輕松松就混進了壽春。 等張繡回過神來一想也對。 畢竟這個時代不是誰都知道情報的重要性。 只是蘄春和壽春相距七百多里,哪怕消息在第一時間傳遞過來,也已經是發生在數天之前的事情了。 好在送來的消息倒也詳盡——孫策以其父孫堅留下的傳國玉璽為質,跟袁術借得精兵三千,良馬五百,向東渡江救難省親。 “什么?傳國玉璽怎在孫堅手中?” 甘寧聽到這里忍不住插嘴道,“不是早已遺失了嗎?” 魏延搖頭道,“我亦不知。” 說著就帶把滿懷求知的目光投向了張繡。 恰好這事張繡還真知道。 “孫堅收復洛陽的時候,在一口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 看到甘寧和魏延疑惑的目光,張繡繼續解釋: “玉璽之所以會在井中,是因為之前十常侍作亂,挾漢帝出逃皇宮時把玉璽扔在了井里。” “原來如此。” 甘寧恍然大悟。 魏延也默默點頭,同時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那個猜測。 張繡的身份絕然不是表面這么簡單。 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了! 先前在南陽就知道黃忠,后來在自己提起禰衡時又是這樣,現在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洛陽秘聞還是如數家珍。 要說他只是一個接管了叔父遺產的小頭目,誰信啊! 總之……自己這次跟對人了! 正思忖間,卻聽甘寧冷哼一聲,“傳國玉璽既入得袁術之手,只怕孫策再難討回。” 魏延聞言失笑,“只怕孫策本也未想討回。” “哦,此話怎講?”甘寧不解地問道。 “據說孫策對袁術言曰:‘父仇不能報,今母舅吳景,又為揚州刺史劉繇所逼。’ ‘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將被害。策敢借雄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 ‘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遺下玉璽,權為質當。’” 完整復述了一遍孫策對袁術說的話,魏延這才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看來,他此去江東假名救母,實則另有打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