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是一口一個“魏校尉”聽上去有些刺耳。 不過只要張繡能讓他領兵去攻廬江,這些細節就沒有必要意了。 張繡見禰衡也同意魏延的計策,已經有些意動了。 他又看向甘寧,見后者一言不發。 沉吟片刻,張繡開口問道,“你要多少人?” 魏延聞言大喜,“三千步卒,五百騎兵,足矣。” “好!” 聽到這里,張繡不再猶豫,同意了魏延的提議。 他從南陽出發時一共帶了八千步兵,二千騎兵,后來在西陵、下雉死傷了一部分。 特別是下雉那一戰,雖然最終靠著微操打成平手,但畢竟是被偷襲,損失不小。 好在最后孫策知難而退,下雉又離蘄春不遠,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及時治療,幸免于難。 只是這段時間就別想參加戰斗了。 之后他又在蘄春招降了部分士卒,勉強補齊一萬之數。 這次他給張先在蘄春留了一千人,所以用于攻打廬江的兵馬共計九千。 聽上去似乎不多,但要知道孫策也不過跟袁術借了三千人。 哪怕再加上他父親的舊部,還不到五千之數。 就這都敢跑去打江東。 他帶出來這一萬人都是在宛城之戰之后精心挑選,又先后經歷了西陵、下雉幾次戰役,無論忠誠度和戰斗力都不是袁術手下的士卒能夠相比。 那還有什么好怕的呢? “文長,如果能夠打下舒城最好,如果打不下也不要勉強,我們在這里略做休整就來援你。” 舒縣不是尋陽,因此張繡對魏延的要求也變了。 能拿下最好,一旦拿不下,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諾!” 等魏延離開,張繡抬頭看了看這座縣城,沉聲吐出兩個字:“進城!” 魏延雖然跑了,但自有他留下的人手領著大軍接手城防。 說是這么說,其實真沒什么好交接的。 尋陽不比蘄春,后者是曾置諸侯國的地方,規模要大不少。 等安頓好一切,張繡馬上召集眾人議事。 說是眾人,其實就是甘寧和禰衡兩個人。 “都說說吧,這仗接下來怎么打。” 禰衡率先開口:“主公當引一軍北上,繞皖縣、龍舒,至廬江城西側,攻之。” 張繡看著地圖沒有說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