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之前張士貴已經于關隴兵變之時投靠東宮,卻被李二陛下貶謫,將宗室名將李道宗安排于此,如此緊要之地未能掌控于手。原本李二陛下駕崩之后可以徐徐圖之,但晉王逃遁,接下來便是“討逆”大軍兵臨城下,哪里還有時間? 李道宗雖然素來與東宮親近,但如今宗室之內潛流涌動、人心惶惶,局勢瞬息萬變,沒有誰是真正靠得住。 李承乾顯然明白這一點,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事不宜遲,孤與你同去。” 距離天亮還有一段事件,“大殮”儀式正在籌備,必須在此之前將一些事情安排妥當,儀式之上、臣子面前,將祭奠先帝的祭文誦讀完畢,完成登基之前的最后一道程序。 如此可將名份占住,即便晉王起兵,也不過是以臣討君、大逆不道之所為…… …… 數十禁衛簇擁之下,李承乾與房俊冒雨抵達玄武門下,接到消息的李道宗趕緊出迎,想要入城下營房之內敘談,李承乾卻提議去城樓上看一看。 李道宗不能違逆,只得恭迎李承乾沿著城門一側的馬道直上城墻,李承乾站在女墻上手扶著箭垛向北觀望,黑漆漆的夜幕之中雨水紛紛,寬大厚重的甕城如同巨大的獸口,再遠處護城河默默流淌,左右屯衛的大營分居兩側,此刻燈火輝煌、人影幢幢。 很顯然,太極宮內沒有秘密,晉王失蹤的消息很可能已經傳出城外,導致人心惶惶、局勢不穩…… 城樓之內燃著蠟燭,燈火通明。 李承乾率先入內、居北而坐,目光釘在李道宗臉上,緩緩道:“父皇駕崩,舉國同悲,然則吾等奉于皇命,自當肩負匡扶社稷、護衛江山之責。郡王乃父皇生前器重之肱骨,否則不能扼守玄武門重地,值此風雨飄搖之際,必然有諸多亂臣賊子心生妄想,做下不臣之事,還望郡王輔左孤抵頂乾坤、撫平亂局,不負父皇之重托。” 這個時候也沒必要藏著掖著繞圈子,直接開門見山即可,也算是一種脅迫,畢竟當著我的面,總不能好意思說出反對我的話語吧? 況且我親自前來,既顯示了對你的看重,也預示著往后對你的重用。 李道宗本就與太子親近,以往多向著東宮,此刻陛下駕崩、未曾廢黜的情況下太子依然是國之儲君,自然是臣子效忠之對象。 所以面上坦然,毫不猶豫:“殿下放心,先帝命臣鎮守玄武門,便是將大唐國祚交予臣之手中,粉身碎骨亦不敢稍有懈怠。只要臣尚存一口氣在,這玄武門便固若金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