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太平年月,這種人或許會因為他們的原則性強而有所作為,可現在是一個需要變革的時代,這些人連隨大流都做不到,要拉著他們追趕大航海和工業化的時代,付出的成本恐怕太大。 周瑯沒有興趣跟這些人耗著,反倒是那些“精明人”,哪怕他們只是揣摩上意,但至少他們肯改變。肯改變的人,就不會成為自己變革的阻力,所以要把那些老頑固剔除出去。 于是下了這個行政命令,不是為了昭示官員對皇帝的臣服,不是為了其他目的,僅僅是為了打擊頑固思想的人而已。 命令下達之后,確實有不少官員辭官了,他們帶著高傲的心態,離開了官場。也有一批人馬上剃了頭發,因為他們留辮子的目的,并不是因為太在乎這根辮子,而是因為他們想表達一種“我不趨炎附勢”的態度給人看,希望讓上司認為他們不是隨波逐流的人,他們是有原則的,從而得到重用,這是另一種投機取巧的方式,比隨大流剪辮子的更高明。 通過這一波強制剪辮,政府官員中的辮子丟掉了,作為社會精英階層,在他們的帶動下,慢慢讀書人會留起頭發,至于是長發還是短發不重要,再然后才是普通老百姓留起頭發,金錢鼠尾的發飾會慢慢消亡。 但這些周瑯并不關心,因為他從不執著于服飾和頭發,他認為這些都只是文明發展在初級階段形成的符號,真正高級的文明符號,永遠不是穿什么衣服,留什么發型,而是說什么樣的語言,寫什么樣的文字,更高級的是,聽什么樣的音樂,畫什么樣的畫作,而最頂點的文化,就是什么樣的思想。 周瑯始終認為,后世全世界的其他文明國家,被西方思想所同化,大家開始普遍以西方的思想來看待問題,來結構世界,這才是真正的文明消亡,而不是丟掉一些文化符號。 周瑯覺得站在皇帝的高度,他如果還像一百多年前的多爾袞那些人一樣思考問題,就太掉價了。他必須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要讓中國文明興盛,那就必須讓別人用中國的思想來考慮問題,用中國的思想來結構世界。 可要做成這件事,任重而道遠,遠不是下個命令,讓人剪頭發那么容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