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威廉親王作為波蘭國王已經二十年了,其中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做一件事,波蘭的普魯士化。 將普魯士的各種制度,不斷的在波蘭推行,雖然波蘭領土幾經變動,但在維斯瓦河以西地區,這些制度已經建立,現在的波蘭,已經是被瓜分之后,領土最大的時期,而且名義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波蘭貴族也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入議會,跟大多數國家一樣,貴族沒有國界,貴族沒有民族,貴族是歐洲的。長期跟外國貴族聯姻,讓他們跟本國國民的聯系,遠沒有跟外國貴族親密,他們是一個浮在歐洲上層社會的一群歐洲民族。 跟歐洲其他國家不同,在被瓜分前,波蘭貴族中沒有發展出等級森嚴的等級體系,沒有形成公侯伯子男的頭銜劃分,他們的貴族數量龐大,在16世紀時就有70萬人,占總人口的7%到8%。 如此龐大的數量,不可能形成英國那種貴族大莊園制度,波蘭所謂的貴族,其實跟俄國一樣,只是代表擁有土地的地主,其中一半多是僅僅擁有10到20英畝土地的地主,事實上跟中國的鄉紳差不過。 中等地主則擁有一兩個村莊,但是在最上層的波蘭貴族中,卻形成了歐洲范圍內都堪稱龐大的大地主。這些土地的主人動輒擁有數百萬英畝的土地,管理幾十座城鎮上百座村莊以及其上生活的幾十萬臣民。 這些頂層地主,其實才跟歐洲意義上的貴族相當。如果放在歐洲,他們可能會成為某個掌握實權的騎士領領主,甚至公國的大公,甚至某些國王掌握的土地和人口也沒有他們多。 但他們在波蘭都只是貴族的一員,跟其他大小不一的貴族議員一起開會,一起決定波蘭的政策。 這些貴族們掌控的波蘭一直就沒什么民族情節,歷史上他們由于受到周邊國家的威脅,又不肯做出實質性改革,讓波蘭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國家,于是他們不斷的對周邊國家示好,他們擁有選舉國王的權力,于是他們一次次選擇國外的大貴族作為他們的國王,目的是希望用波蘭國王的帽子,化解這些國家對波蘭的威脅。于是奧地利人、匈牙利人、德國人、瑞典人都先后做過波蘭人的國王。 后來被瓜分后,這些大地主開始接受了俄普奧三國相應的頭銜,接受了伯爵、男爵之類的身份。之后長期的依附關系,讓這些貴族變得油滑,跟三國上層聯系緊密,三國靠他們統治波蘭,他們靠三國上層保證他們的地位。 這些大貴族早就變得沒有什么斗爭精神,現在在波蘭王國中,這些頭頂俄普奧三國不同時期授予的伯爵、男爵爵位的貴族,進入了議會,組成了上議院,指望他們跟王權斗爭,那是不現實的。 而下議院,由納稅人選出來的議員,多數都是資產階層,這些人不但不反國王,恰恰相反,正是他們在呼吁建立一個獨立的波蘭,現在普魯士人給了他們一個獨立的波蘭,他們還有什么理由反對。那一套套在普魯士實行已久,讓普魯士變成強國的制度,他們又什么理由拒絕。普魯士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制度,雖然比英國和法國保守,但比之俄國和奧地利,卻是大有進步的。 第(1/3)頁